第33章 虎步關右(第1/2頁)
章節報錯
魏太和元年臘月十九,清晨。
天還沒有大亮,持節鎮守關中的安西將軍、駙馬夏侯楙和一個身穿兜帽披風的人影登上了位於長安西北的雍門城樓。
黎明前的黑暗籠罩著高大的城門,一切都在死寂中,連晨露都散發出一絲詭異。
“老師,你說這次的魚苗,能釣來大魚麼?”
夏侯楙仍習慣性的輕柔著手臂,裡面尚在癒合傷口令他疼痛難忍,不時皺眉。
“子林,站在這個位置上,最重要的是耐心。當年你叔父夏侯妙才若是多一分耐心,也許此時天下就不是三分了。”
儘管被提及家仇,但是夏侯楙並不惱怒。這一路成長,老師每一天都在用叔父的死提點他。
西蜀之於他夏侯楙,不僅是國仇,更是家恨。
“老師,如果諸葛亮真的兵臨城下,我真的能成為大魏的陸伯言嗎?”夏侯楙望向遠方群山。
自從年幼時聽到陸遜扮豬吃虎,用書生形象騙關雲長大意失荊州的故事後,他便對這位東吳的敵將充滿了興趣。直到幾年前這個書生再次用假象騙過了梟雄劉備,在夷陵吞下半個蜀漢,他才知道,自己這一生,就是要做陸遜這樣的人。
每當進入府門,影壁牆上的浮雕都在提醒他,要重塑夏侯氏“虎步關右”的威名。
而諸葛亮以謹慎聞名,對於名聲在外的對手從不會掉以輕心。所以他只有隱藏自己的鋒芒,才能有機會在關中複製夷陵之戰的輝煌。
為此,他不惜像那隻畫眉鳥一樣,收斂起雄鷹的羽翼,自己走進了紙醉金迷的牢籠,扮演起紈絝子弟的角色。而心底的那份雄心壯志,和為此付出的一切一切,整個帝國只有兩個人知曉。
一個是眼前陪伴自己一生的老師,一個是遠在洛陽的天子。
“不敗諸葛,永不回京。”這是他向曹叡許下的莊嚴承諾。
從踏上關中黃土的第一天,他就從沒想過防守。他要進攻,要將關中幾百萬只羽箭全部狠狠插進諸葛亮和劉禪的心臟,他要砸碎法正的墓碑,他要親手誅殺黃漢升滿門,他要在定軍山祭拜父親的亡魂,他要在成都劉備的墓前灑酒,復仇父親的敵人。
夏侯楙是個行動派。自從就任關中都督後,他的馬蹄踏遍陰平、陳倉、祁山等雍涼戰略要地。最後一次勘查,他特地沒有驚動郿縣守將王雙,以輕騎從山路闖入魏蜀交界的褒斜道,不想遇見了私販蜀錦入關中的雷布。他至今記得,是一個瘸腿的護衛用飛劍擊中了自己的手臂。那招式他從未在魏軍中見過。
當然,他最引以為豪的是這次的計謀,一個被老師稱為“姜太公之謀”的大膽計劃。
姜太公垂釣,願者上鉤。
人不能逆勢而為,老師教過他,最難的不是打仗,而是造勢。
整個計劃,他只做了一件事,就是造勢。而造勢分兩步,一是讓小皇帝曹叡默許他假傳查禁蜀貨的聖旨,二是授予老師籌措軍需之職。
後面的一切就自然而然的發生了。程武等洛陽新貴甫到關中,立功心切,主動幫他營造出稽查私販的嚴峻形勢。然後老師再橫空出世,以所謂“蛛絲馬跡”的罪證吸引藏西川細作現身、入局,最後上鉤,並對自己的恩威並施策反的內應深信不疑。
他穩居幕後,操縱著手中這根名叫“人心”的魚線,宛如姜太公。
他甚至能想象龔正在漢中丞相行轅口若懸河的樣子。剩下的只有一件事,就是等著諸葛亮這條大魚自己跳進子午谷山口埋伏的天羅地網。
整個計劃天衣無縫,要不是之前那個名叫龔正的小魚意外死亡,可能眼下他已經在起草報往洛陽的捷報了。不過只要魚餌在,小魚就會上鉤。這不,新的小魚已經咬線,將他手中的魚線拉向大魚所在的深海。
相比於年輕的弟子,在成功面前,已經鬚髮皆白的徐庶更能沉得住氣。
從建安年到黃初年,再到如今的太初年,他已經等了幾十年,不在乎多等幾刻。
不,相比於青年得志的諸葛亮,他一直覺得歲月蹉跎中的等待是一種錘鍊。上蒼拿走了了他最寶貴的光陰,就是要他在長安,這座千年古都留下彪炳史冊的功績。
此時此刻,徐庶不禁想起曹孟德的那句話:“烈士暮年,壯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