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咸陽到漢中,道路非常險峻,不比蜀道好多少。

陳倉過後,全是羊腸小道,甚至連道都不存在。

好在始皇帝在秦帝國修建大量戰道,修通了陳倉到漢中的棧道,把最難走的一段懸空架起來。

要是沒有始皇帝修建的棧道,道路是非常難行困難的。

秦始皇在天下四處修棧道,不是為了炫耀功勳,而為了解決秦軍調動問題。

通往各邊境地區的棧道,有點象現在的高速公路。

為阻擊匈奴鐵騎南下入侵中原修建的棧道,能讓秦軍在匈奴鐵騎入侵時。

帝國第一時間增援上去。

確保邊境地區百姓的安全。

從這點上講,秦始皇很高大上的。

通往各地的棧道,同樣是為了秦兵快速調動、移動,特別是糧草的調運。

更方便、更及時。

不耽誤戰事。

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平判,一旦發現其他地方有造反,秦帝國會第一時間出兵平判。

據說,秦始皇修建的高速公路,質量非常好。

二千多年下來,那時修建的棧道依然存在。

令人敬佩啊!

為了抵抗北方草原民族,中原邊境地區同樣修建了大量長城。

很多後世人覺得是勞命傷財,實際意義不大。

錯!

大錯特錯!

沒有長城,北方、西方草原民族就會入侵中原,有了長城保護,中原會少很多災難。

特別是有了長城之後,草原種族無法入侵中原,只好把目光放在更遠的西面。

匈奴、突厥、蒙族為什麼會蹂躪西方世界?

那可是三次東方入侵西方的事件。

一切全是長城的作用。

呵呵!

扯遠了,迴歸正題。

十多天時間,張憲、陳平帶著二萬秦兵透過棧道,進入漢中地區。

遇到關卡,拿出皇帝書信,基本能透過。

畢竟,漢中雖然搖擺不定,可沒有公開背叛秦帝國,也沒獨立稱王。

在這種情況下,郡兵不敢違抗旨意,一路開綠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