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楊楓還不知道大吳國的另外兩美即將北上,現在他正在惱怒之中。

楊楓很少這樣惱怒過。

楊楓派出去的戰艦,搜尋大印國位置的戰艦,十幾艘,全軍覆沒,全都被大印國的戰鬥機給炸沉了。

楊楓派出戰艦之後,後來又覺得不妥,趕忙再派出兩艘戰艦追趕上去,將前面的戰艦帶回來。

後面的兩艘戰艦呢,也確實追上了前面的戰艦,傳達了楊楓的最新命令。

雙方會合之後,就開始北撤。

那個會合地,其實距離大印國的本土,已經不遠了。

也就是說,燕州的戰艦已經被大印國給盯上了。

本來,大印國一直沒敢輕舉妄動。

可他們發現燕州的戰艦突然北撤,就不再猶豫,立即派出幾架戰鬥機,開始對這十幾艘戰艦進行轟炸。

接著,他們發現燕州的軍艦毫無抵抗能力之後,便派出了大量的戰鬥機一起轟炸,很快就把這十幾艘戰艦給炸沉了。

燕軍,幾乎全軍覆沒。

只有一個人,僥倖存活下來,藉助著一艘小船,忍飢挨餓七八天,算是回到了燕州。

在燕州上岸之後,這個人將這個噩耗告訴給發現他的漁民之後,就再也撐不住,也掛掉了。

除了滅梁之戰外,這是燕州損失最慘重的一次。

關鍵是,滅梁之戰是燕州取得了勝利,大梁國的損失在燕州的數倍以上。

而這一次,大印國完勝,燕州完敗。

滅梁之戰,楊楓只是心疼,卻並無半點惱怒。

可這一次,楊楓徹底被大印國給激怒了。

帝王之心,便是如此,我燕州可以敗你大印國,可以滅你大印國,但你大印國絕不能敗我燕州,滅我燕州。

這件事情,楊楓沒打算瞞著,而是打算讓整個燕州的人都知道。

而且,楊楓還下令,舉辦一場引魂儀式,他要將那十幾艘軍艦上的英魂全都引入燕州英雄紀念地。

這一敗,雖然是燕州的恥辱,是楊楓的恥辱,但並不是燕州不如大印國,而是因為雙方處在完全不同的境況之下。

大印國的戰鬥機轟炸,而燕軍身處大海之中,又沒有高射炮相助,完全是被動挨打,沒有半點反抗之力。

雖說軍艦上的燕軍也反應迅速,紛紛解開小船,準備分散逃走。

但大印國的出動的戰鬥機實在太多,轟炸實在太密集,最終只導致一人得以暫時生還。

一道燕王令橫空而出,可以算得上是罪己詔吧。

在燕王令中,楊楓承認了這個決策的草率和失誤,並決定要召開一場引魂儀式,將沉睡在大海中的英魂全部引回燕州,迴歸故土。

這道燕王令,很快就傳遍了燕州各地,張貼在了燕州所有城池的顯眼位置。

大家從燕王令中,能夠深刻體會到楊楓對那個決策的後悔,對大印國的痛恨,以及日後必滅大印國的決心。

而且,在燕王令中,楊楓也明確了引魂儀式的具體日期。

因為滅梁之戰,燕州傷亡慘重,使得以前的燕州英雄紀念地已經不夠用了。

早在新薊城的設計時,楊楓就又準備了一個更大的燕州英雄紀念地。

這一次,楊楓準備在新的燕州英雄紀念地召開引魂儀式。

喜歡割據自立後,我強娶了敵國太后請大家收藏:()割據自立後,我強娶了敵國太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