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吳國的使者也是一條硬漢,兩次都是咬著牙,一聲不吭。

這一次,養傷足足一個月。

一個月的時間,大楚國再次增加二十多名飛行員。

大楚國的飛行員,已經高達四十五人了。

楊欽心中大定。

楚吳之戰,可以開啟了。

第三次杖刑。

楊欽就下了狠手,只有四下是打在大吳國使者的屁股上,其餘六下全都打在了大吳國使者的脊背上。

這一次,大吳國使者直接被打殘廢了。

但是,大吳國使者仍是咬著牙,向楊欽請命,立即返回大吳國。

拖延之計已經成功,楊欽自然不會在乎,直接答應下來。

漢州那邊,心力憔悴的楊松在經過了兩個多月的思考之後,終於答應了,舉漢州投靠大楚國。

雙喜臨門啊。

楊欽大喜之極,立即下旨,冊封楊松為大楚國的太子,入主東宮。

交出了漢州的大權,楊松也鬆了一口氣。

這一步,到底是對是錯,楊松不知道,因為未來莫測。

不過呢,楊松感覺到,不管是心理,還是身體,他都是感覺到猛一輕鬆。

在楊松認知中,他的母妃已經貴為大楚國的皇后,他是太子的地位應該是很穩固了。

尤其是,大楚國面對著大吳國和燕州這兩個強敵,楊欽絕不會引發任何內亂的。

至於,如果大楚國真的能夠滅掉大吳國,吞併燕州,楊松不介意向楊欽學習,來一場弒父的盛舉。

當然了,說是盛舉,這事必須是偷偷地進行。

楊欽對於楊松也絕不可能就立即完全相信,他也存在著一些防備之心。

但表面上,楊欽和楊松必須要表現出一副父慈子孝的樣子。

第三天,楊松就快馬來到了江城。

楊欽呢,親自出城門十里,迎接楊松。

皇帝出城十里迎接太子,這在任何一國,任何一個朝代,都是不存在的。

哪怕,這個太子為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

因為太子是國家的未來,你為國家立下汗馬功勞是應該的。

但你若是犯了錯,就得受到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