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不凡實在不捨得白掏銀子送給燕州。

楊楓打了什麼主意,梁不凡當然能猜得出來。

一旦鐵路修通了,梁不凡等來的不會是雙方的商貿,只會是滿火車的燕軍和熱兵器。

到那時,大梁城就有可能被燕軍一舉攻破,大梁國自然也就會名存實亡。

所以,梁不凡想出了一個拖延之法。

對,就是拖延。

梁不凡一方面派梁山立功贖罪,出使大斯國,向大斯國求援。

梁不凡相信,大斯國肯定不會坐視大梁國的覆滅。

畢竟,大梁國是西域各國的東大門之一。

而且,若是燕州將大梁國拿下,實力更上一層樓,就會阻攔大斯國一統西域的計劃。

另一方面呢,梁不凡就暫時沒吭聲,等著楊楓派人來催。

催急了呢,就先給燕州送去一些金銀。

只要能等來大斯國的援兵,梁不凡就有信心與燕州一戰。

倘若是連大斯國也不是亞洲的對手,大梁國豈能不滅。

若是等不來大斯國的援兵,梁不凡也就只能是無可奈何地執行按照國書的約定,慢慢付款,修建薊城到大梁城的鐵路。

梁山也佩服梁不凡,竟然想出了這樣的拖延之計,著實堪稱精妙。

梁不凡與梁山的秘議內容,燕州的細作探查不出來,但梁山出使大斯國卻逃不過他們的耳目。

得知此事之後,細作立即趕回薊城,稟告了此事。

很多小說中,都寫到過,有一種快速的傳遞訊息的方式,叫做飛鴿傳書。

飛鴿傳書,不是傳說,而是確有其事。

只不過,飛鴿傳書的侷限性很大,不像電視上或者小說中那樣,可以隨意在任何點對點之間進行傳播訊息。

第一,兩個點必須是固定的,因為鴿子是死心眼,又聽不懂人話。

一旦其中一個點發生變化,信鴿就是傻了眼,不知道該怎麼辦。

信鴿身上的信函,自然也就送不出去了。

第二,路上或許會有很多意外。

例如,老鷹。

例如,獵人。

甚至於,打彈弓的孩童。

甚至於,信鴿渴了要喝水,被蛇啊,老虎啊什麼的,給吃掉。

第三,路途遙遠,信鴿需要吃東西。

畢竟,信鴿不是野生鴿子,沒有野生鴿子在大自然攝取食物的能力,或許路上就會餓死,或者餓得飛不動了。

所以,飛鴿傳書,頗為不靠譜。

不然的話,大家全都用飛鴿傳書,誰還派騎手去傳遞訊息啊。

卻說楊楓得到訊息,知道梁不凡派梁山往西,出使大斯國去了,立即就猜到了梁不凡的打算。

楊楓冷笑一聲,梁不凡,你想拖,孤王可不想拖。

於是,楊楓立即就派出使者前往大梁城,質問梁不凡為何沒有將第一批三百萬金交付給燕州?

三百萬金?

特麼的,國書上可沒寫,第一批要交付三百萬金,也沒寫交錢的時間吧。

但燕州強硬,使者直接威脅,若是大梁國不能再七日之內將三百萬金交付完畢,大梁國就等著與燕州兵戎相見吧。

梁不凡算算時間,七天的時間,只怕梁山還見不到大斯國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