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3章 瞞天過海之計(第1/2頁)
章節報錯
雒陽。
皇宮。
楚風殿。
楊欽收到了靠山王楊昊的書信,準確說是回信。
只是,這回信中並沒有說別的,只是向楊欽提了幾個不痛不癢的建議。
如果楊欽採納了,對大楚國而言,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幫助。
而如果楊楓不採納的話,對大楚國而言,也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傷害。
信中,靠山王楊昊並沒有說不接旨,更是詢問了一下大楚國後續熱兵器的供應能力。
這個意思,似乎靠山王楊昊已經開始在為接管楚軍在做準備了。
楊欽笑著自言自語道:“這個老東西,果然聰明,竟然直接猜到了朕的用意。”
“既然如此,倒也省得朕再費什麼口舌了。”
於是,楊欽便親筆給靠山王楊昊回了一封書信。
楊欽不傻,並沒有在書信中透露這些訊息,而是說讓靠山王楊昊儘快動身,前來雒陽,再探討這個問題。
楊欽打算,只要靠山王楊昊一動身,楊欽就會派人在半路迎接他的家眷,然後再下發一道聖旨,讓靠山王楊昊直接前往齊州,接掌兵權。
到時候,靠山王楊昊為主帥,柳天波為副。
同時,楊欽還會再給柳天波一道密旨。
一旦靠山王楊昊有通敵叛國的行為,柳天波可以立即收回軍權,將靠山王楊昊拿下。
這一系列的安排,可謂是天衣無縫。
楊欽也告訴歐元開了,後者也認為是十分妥當,更是能夠極大程度地節約時間。
卻說靠山王楊昊的真正秘使在乘坐牛車出城之後三十里處,就來到一個莊園。
騎了一匹快馬之後,秘使就快速斜著,沿著京畿之地與明州、齊州的邊界,北上燕州。
因為沒有公文,不能在驛站換馬,秘使不得不每騎一個時辰,就得休息兩刻鐘。
五天後,秘使進入冀州之地,這才找到當地的官府,亮明身份,開始換馬北上。
又三天後,秘使來到了薊城燕王府,見到了楊楓。
楊楓看了靠山王楊昊的書信之後,不由大喜之極,立即安排,派出戰艦,去接靠山王楊昊入燕。
原來,靠山王楊昊用的是拖延之計。
一方面,靠山王楊昊給楊欽書信,表達出自己已經明白楊欽的心思,準備接管軍權,攻打齊州的決心。
一方面,靠山王開始收拾行囊,變賣田產和商鋪、宅院什麼的,似乎是準備動身去雒陽了,以騙過監視他們的細作。
最重要的,就是那個北上的秘使,將書信交給楊楓,請楊楓派戰船從海路接應他們入燕。
大楚國的東海岸線,從北往南,就是渤州、明州和江州。
江州再往南,就是長江入海口了。
而且,明州往東,有一條明河,從靠山王楊昊的莊園,正好通到大海之中。
正因為這樣,靠山王楊昊才想出了這個瞞天過海的辦法,從水路前往燕州。
除此之外,靠山王楊昊還暗中派人給鎮山王楊晨送信,問他是留在江州,還是一起去燕州定居。
鎮山王楊晨的意思是,他的身體大不如以前了,在江州生活也習慣了,不打算再去寒冷的燕州,準備在江州頤養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