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欽繼位那天,做夢也沒有想到,北境的局勢竟然能演變成眼下的這種情景。

遙遠的燕州,竟然能跟大吳國接界了。

曾經實力遠超大吳國,也能北境稱雄的大楚國,曾經足足十三州,如今淪落到只有三個州的慘樣。

而齊州之戰,依然還在膠著。

雖然,楚軍的陣線在步步推進,但跟燕軍南下的速度相比,簡直是龜兔賽跑。

楊欽原打算,指望著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能夠將燕軍阻攔的時間會更長一些,。

可那個天殺的蜀州刺史,好好一副牌給打了個稀巴爛。

蜀州的楚軍投降一片片的,什麼鳥的蜀道難,還有個屁用。

如果蜀州刺史就在楊欽的跟前,楊欽絕對會立即下旨,將這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傢伙拉出去,凌遲處死。

被蜀州刺史搞了這麼一個騷操作,蜀州的軍心和民心徹底丟掉,距離被燕軍全面佔領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而收復齊州的戰事,進展得並不快,楊欽著急啊。

一夜之間,楊欽的白頭髮就多出來很多根。

楊楓甚至於開始懷疑,用柳天波當主將,是不是一種錯誤?

如果現在要換了柳天波,那該用誰接任主將呢?

換的這個人,能有幾分把握將齊州拿下,然後再拿下渤州和幽州呢?

大楚國的兵馬,現在已經不多了。

三州之地,才多少人口,能供養多少兵馬啊。

楊欽心中糾結,一時下不了決心。

楊欽便派心腹太監前往歐元開的府邸,給他送信,徵求他的意見。

不錯。

正是書信交流。

這段時間,楊欽與歐元開之間,就是書信交流。

原因嘛,也有點複雜。

現在的大楚國,因為地盤越來越小,政務也越來越少,稅收也越來越少。

可朝廷的陣容還是依然強大,官員還是那麼多,就使得大楚國的財政壓力日漸明顯啊。

尤其是熱兵器,簡直是太特麼燒銀子了。

所以,歐元開就向楊欽建議,精簡官員的數量,減少朝廷的開支,楊欽也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