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顯然,澹臺滅楚的震懾,並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從滑國傳來的訊息,滑王也調撥了五萬兵馬,準備應戰了。

而且,被滑國依附的燕州,並沒有傳來出兵的訊息。

這就讓澹臺滅楚有點搞不明白了。

滑國的兵馬情況,澹臺滅楚這個南院大王是再清楚不過了。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是澹臺滅楚的用兵原則。

雖說滑國是大荒國的附庸國,但萬一哪一天出了什麼狀況,兩國兵戎相見,他這個南苑大院對滑國的軍情毫不瞭解,就是大大的失職了。

滑國的兵馬戰鬥力不強,比他的南院兵馬差多了,但滑國竟然以同樣的兵力迎戰,著實讓澹臺滅楚心中狐疑不定。

這隻能證明一點,滑國必然還有後手。

可是,燕州那邊,確實沒有任何的兵馬或者糧草調撥的跡象。

經過一番思考之後,澹臺滅楚認定,滑國的後手,應該是燕州的鐵騎。

燕州的鐵騎,閃電戰的戰術,曾經在鐵勒的戰場上大放異彩,讓各國都是很忌憚的。

再加上白虎攻城,燕州鐵騎幾乎是無敵於天下的。

澹臺滅楚認為,一旦荒軍與滑軍交戰,燕州鐵騎就會突然殺奔荒軍的後方,斷其糧道,並與滑軍兩面夾攻荒軍。

畢竟,以燕州鐵騎的速度,一日賓士三四百里,不是什麼難事。

戰馬,尤其是有些良馬,雖然不至於是日行千里,夜走八百,但一天下來跑個六七百里,還是可以做到的。

只不過,每跑一次,戰馬的戰場壽命就會減少一些。

但凡是不到迫不得已的情況下,不管是騎兵將領,還是普通的騎兵,都不會這樣幹。

這麼一來,澹臺滅楚就不敢輕易再進軍了。

畢竟,他這次只帶了五萬兵馬,是奉旨震懾滑國的。

雖說是沒有震懾住,但澹臺滅楚畢竟已經是奉旨行事了,慕容奇也挑不出毛病來。

在滑國的一個邊城北門外三十里安營紮寨之後,澹臺滅楚就將滑國與燕州的情況,以及自己的猜測,寫了一道奏摺,派人火速送往大荒城,交給慕容奇。

慕容奇不懂兵,他接到澹臺滅楚的奏摺之後,自然也不敢確定澹臺滅楚的猜測是真,還是假。

還好,朝中有幾個將軍,慕容奇便將他們召集起來,討論此事。

這一戰,是慕容奇執政之後的第一戰,絕不容失。

更不要說,這一戰發起的原因是因為慕容奇的好色而引起了滑國的背叛。

一旦戰敗了,慕容奇在朝中的聲望就會受到大影響,或許耶律太后就能趁機再將大權奪回來。

因為慕容奇擊敗耶律太后的理由,就是因為耶律太后妄圖發動對燕州的戰爭。

目前吧,是大荒國討伐滑國,於情於理都是說得過去的。

可一旦燕州參戰,一旦大荒國戰敗,慕容奇就難辭其咎了。

一番商議之後,慕容奇採納了一個提議。

那就是由慕容奇寫一封書信給楊楓,倍言滑王失信之事,邀請燕州出兵,共討滑國。

畢竟,在名義上,大荒國與燕州是盟友啊。

所以,大荒國邀請燕州出兵,並無任何唐突之處。

楊楓很快就給慕容奇回信了,說是燕州與大荒國乃是盟友關係,怎能兵戎相見,信誓旦旦地保證,絕對不會派出大軍,幫助滑國。

得了楊楓的回信,慕容奇也就放心了,但也更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