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犯燕州者,雖遠必誅?”

大荒國。

大荒城。

大荒皇宮。

大荒殿。

太后耶律楚兒冷笑一聲:“哼,好大的口氣。”

“這位年輕的燕郡王殿下當真以為,用陰謀詭計擊敗了匈奴,就真的是天下無敵了嗎?”

“哼,匈奴若是沒有一分為二,他楊楓如何能擊敗匈奴,如何能坐穩燕州?”

“說白了,是本宮扶持了濟邪,才使得匈奴分裂。”

“所以,這位年輕的燕郡王殿下能夠解決匈奴之患,實在是受本宮之恩澤啊。”

“不然的話,就憑一個小小的燕州,數萬兵馬,如何能與匈奴鐵騎抗衡?”

耶律楚兒這番話,確實有道理。

耶律楚兒一邊處理大荒國內亂,一邊扶持濟邪單于,造成匈奴分裂,其實就是削弱匈奴的實力,為日後大荒國內亂結束,能夠快速拿下匈奴做準備。

一個女人掌權,在國內的反對聲音絕對是很高的。

所以,耶律楚兒就事先埋下匈奴這個伏筆,只等大荒國內亂平定,便立即出兵匈奴。

可耶律楚兒千算萬算,實在沒想到燕州會橫空殺出一個楊楓來,壞了她的大計。

耶律楚兒一手製造的匈奴分裂,等於是給楊楓做了嫁衣。

現在的東西兩匈奴,都弱得不能再弱了。

大荒國只要出兵,鐵定就能輕易掃平草原,但卻無法增強耶律楚兒在國內的影響力。

於是,耶律楚兒不得不將戰略眼光提前放在了大楚國身上。

殿中,除了耶律楚兒之外,還有高居丞相官位的瑞王慕容奇,以及南院大王澹臺滅楚。

如今,慕容奇以耶律楚兒馬首是瞻,政事盡在耶律楚兒的掌控之中。

南院大王澹臺滅楚和東院大王蕭暮山,都是耶律楚兒的人。

只有西院大王耶律千里,與之前造反的南院大王交情不錯,但他老奸巨猾,沒有隨同謀反,自然也就安然無恙。

耶律楚兒知道耶律千里是個隱患,但一時之間也找不到合適的理由奪了他的兵權,只是派人嚴密盯著耶律千里。

耶律楚兒將手中的情報放在龍案之上,望著慕容奇和澹臺滅楚,淡淡問道:“那燕郡王楊楓就藩才半年多,就已經創下如此豐功偉績。”

“此子雖然幸運,但其能夠多次大敗匈奴,又得白虎相助,亦不可小覷也。”

“本宮欲趁其尚未坐大之時,發兵南下,一舉征服匈奴,擊破燕州,壯我大荒國之威,不知兩位愛卿意下如何?”

慕容奇和澹臺滅楚當然明白,耶律楚兒只喊他們兩個過來議事,鐵定跟揮軍南下有關,自然就沒有半分的意外。

澹臺滅楚是武將,地位又比慕容奇低,自然不會搶先說話,保持著沉默。

慕容奇笑著說道:“太后英明,匈奴元氣大傷,楊楓立足未穩,我大荒國則是內亂已定,此時出兵正是良機,微臣無異議。”

澹臺滅楚這才跟著說道:“啟稟太后,末將附議。”

問他們兩個意下如何,也就是走個過場,耶律楚兒接下來這一句,才是關鍵:“既然如此,不知兩位愛卿以為,何時出兵,出兵多少,如何出兵為妥?”

出兵,可不是隨便說說。

第一,錢糧的調撥。

第二,兵馬的調撥。

第三,主將的任命,監軍的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