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三楊爭燕(第2/2頁)
章節報錯
“兒臣惶恐,不敢稱為高論,只是兒臣的一些淺見罷了。”楊欽急忙再拱手,“兒臣以為,秦王鎮守秦州,牽制吐谷渾與維族,冀王鎮守冀州,乃我大楚國北方第二道防線,皆不可輕舉妄動。”
其實,楊欽一開口,秦王楊銘和冀王楊錯就知道,楊欽該舉薦楊松了。
果然,楊欽繼續說道:“至於燕州,如剛才秦王所言,燕軍已成,鐵騎已成,其戰鬥力絕不次於匈奴。”
“不過呢,秦王只是言其一,兒臣覺得,還有其二,那便是燕州文武。”
“燕州之所以能數敗匈奴,楓兒自然是居功甚偉,但燕州文武之功絕不可抹殺。”
“武將,有尉遲海、胡三山、肖元慶,燕州十八衛,燕州甲衛等等。”
“文臣,除了別駕劉寬等人可以坐鎮後方之外,軍師祭酒諸葛先和長史司徒戟,乃是善謀之人,每戰必有良策。”
“故而,兒臣以為,燕州不缺文,不缺武,不缺戰力,不缺軍魂,不缺民心,唯獨就缺了一個楊氏子孫坐鎮。”
“秦王和冀王,各有職責,不可隨意而動,以免亂了大局。”
“兒臣之三子楊松,聰而好學,文武雙全,其智不在楓兒之下,其勇亦不在兒臣之下,更是懂得變通,非迂腐之輩。”
“因此,兒臣舉薦松兒為燕郡王,率領燕州文武和軍民,抵擋西匈奴的進攻,保我大楚國北疆之安定。”
秦王楊銘已經擊敗冀王楊錯,哪裡會讓楊欽得逞,立即說道:“太子所言不差。”
“松兒確實敏而好學,文武全才,深得太子和太子妃喜愛。”
“若無戰事,松兒治理一方,自然是遊刃有餘。”
“然松兒雖然文武雙全,卻並未上過戰場,便有紙上談兵之嫌。”
“如今,我燕州數敗匈奴,乃是一片大好形勢,絕不敢出現任何不確定因素,以免壞了父皇日後的伐吳大計。”
“更何況,匈奴之北,還有大荒國,實力不次於我大楚國,非匈奴可比。”
“故而,我之意,松兒意欲就藩,可請父皇在中原地帶尋一州而封之,萬不可封國燕州啊。”
“待到松兒經歷數載磨礪之後,太子再給他委以重任,亦是不遲啊。”
秦王楊銘很聰明,以楊顯的伐吳大計為藉口,殺傷力就會加倍很多。
冀王楊錯眼珠一轉,笑著說道:“三哥言之有理,小弟也覺得直接讓松兒執掌燕州,對父皇的伐吳大計不利。”
“本來,柏兒亦無軍旅之功,執掌漢州,已是勉強。”
“近兩月來,柏兒並無甚建樹,已經對父皇的伐吳大計有所影響。”
“若是再將松兒封到燕州重地,萬一有什麼意外,伐吳大計只怕會再拖延數年之久啊。”
剛才,還內鬥的秦王楊銘和冀州楊錯,突然又聯手起來,一起抵制太子楊欽。
“啟稟父皇。”接著,冀王楊錯突然一轉話鋒,向楊顯拱手道,“冀州在兒臣數年治理之下,還算是物阜民豐,欣欣向榮之局面。”
“兒臣建議,改封兒臣為燕王,冊封松兒為冀郡王,如此則是兩全其美之策。”
楊顯:“……”
楊欽:“……”
秦王楊銘:“……”
他們三個同時有一個念頭,這個楊老四,果然不愧有反應迅疾之名啊。
喜歡割據自立後,我強娶了敵國太后請大家收藏:()割據自立後,我強娶了敵國太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