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楚國,傳書是靠驛站的。

每隔二十里,就有一個驛站,可以換馬。

因為馬兒跑起來,前二十里是最快的,往後就會因為體力問題而放慢速度。

當然,鞭笞的話,馬兒會一直跑,哪怕是跑出幾百裡,直到累死。

所以二十里換馬,是最科學,也是速度最快的。

大楚國的急報級別,分為三等,分別是三百里加急、四百里加急和六百里加急。

有讀者問,沒有傳說中的八百里加急?

八百里加急,基本上都是出現在小說、電視劇中。

一天跑八百里,那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八百里加急的話,這個平行世界沒有,後世歷史上也只出現過一次,就是同治帝殺安德海,為了搶在慈禧太后出手阻止前,用了八百里加急。

在大楚國,六百里加急是最嚴重的事情了,例如兩軍交戰,我軍主帥陣亡,就必須要使用六百里加急文書了。

四百里加急,事情也很重要,但比六百里加急緩了一些。

而三百里加急,也就是普通的加急,一般就跟軍務無關了,以政務為主。

燕州之地,格外重要,四百里加急的文書,也絕對會是大事了。

楊顯立即喝道:“速速呈上來。”

楊欽低著頭,嘴角泛起一絲誰都察覺不到的笑意。

燕州有變,變得不狠,正是楊欽最期待的。

如果燕州出現存亡大事,或者十分重大的事情,靠山王楊昊必然會用六百里加急。

而四百里加急的,證明燕州遇到事了,但這事對燕州的安定沒有很大的影響。

楊欽心中暗暗得意,燕州出了事,父皇的這道聖旨自然就發不出去。

嘿嘿,逆子,你如此不孝,已經觸怒上天,這才降罪燕州。

想當親王?

哼,你得有這個氣運和機會才行。

不一會兒,文書到了楊顯的手中,楊顯立即拆開。

“燕東城遇襲,烽火傳薊城?”楊顯登時目瞪口呆,隨即就是一臉的震怒。

楊顯是戎馬出身,自然一下子就明白了此中緣由,怒氣衝衝地拍了一下案几:“鐵勒,賀胡真,安敢如此欺我大楚國。”

楊欽也明白,肯定是東匈奴借道鐵勒,不然是不可能避開燕州斥候的。

楊欽飛快地思考一下,說道:“啟稟父皇,東匈奴突襲燕東城,而燕東城只有三千守軍,定然是防守不住,燕東城必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