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世家門閥存在的最大隱患,就是一旦國家發生動亂,就會各自為政,爭奪皇位。

大楚國,楊氏的天下,不就是這樣得來的嘛。

所以啊,耶律楚兒沒辦法必須查清慕容赫的死因。

查清了能怎麼樣?

因為參與此事的世家門閥,絕對不可能只是一家,或許是好幾家聯手。

那麼,一旦這些世家門閥發現耶律楚兒調查此事的決心,自然能猜到她有報仇的狠心。

到那個時候,南院大王叛亂之事,絕對會再次重演。

甚至於,叛亂的不會只是一家。

所以,如果耶律楚兒硬著頭皮調查慕容赫的死因,無疑是自掘墳墓。

再說了,慕容赫如果不死,能輪得到耶律楚兒執掌大荒國的權柄嘛。

從這一點來講,耶律楚兒是最大的受益者,她又何必非要自毀前程呢。

在大權在握,跟與慕容赫之間的恩愛之間,耶律楚兒的選擇是很多人都會選的選擇,沒有錯。

不是沒有人性,而是識時務。

如果非要說是誰錯了的話,是慕容赫錯了,不該動世家門閥的利益。

毫無疑問,楊楓的志向跟慕容赫是十分相似的。

只不過,慕容赫沒有楊楓的運氣好。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說白了,削弱世家門閥,或者是打壓世家門閥,甚至於是準備滅掉世家門閥,就是一種改革,政治改革。

慕容赫的改革,是國家層面的,直接就動了世家門閥最根本的利益。

就像商鞅變法。

如果慕容赫改革成功,世家門閥就徹底沒有活路了。

所以啊,絕地反擊,哪怕是舉旗造反,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更別說弒君了。

可楊楓呢,就不一樣了。

楊楓的改革地點,是燕州。

燕州只是大楚國的一個州,十三州之一。

燕州的世家門閥,只是世家門閥的觸手之地。

有,則利益更大。

無,則損失不小。

損失不小,但絕不至於傷筋動骨,更不可能存在滅族之禍。

所以啊,楊楓在燕州的一番施騰,結果只是得罪了一些世家門閥而已,例如圓臺王氏、琅邪王氏等等,並不可能動了世家門閥的根本。

看在皇室的面子上,這些世家門閥選擇了忍讓,選擇了放棄燕州的利益。

不然,縱然楊楓再怎麼英明,再怎麼兵權在握,再怎麼得燕州民心,最終也是難逃世家門閥的反噬之力。

穩固燕州,再徐徐圖進,效果好不好,就看楊楓的本事如何了。

不過,楊楓若是跟慕容赫比運氣的話,自然是遠遠甩了慕容赫一大截。

話題又被耶律楚兒扯遠了,作者再扯回來。

意思是,主角光環確實牛啊。

喜歡割據自立後,我強娶了敵國太后請大家收藏:()割據自立後,我強娶了敵國太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