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萬里拱手道:“啟稟殿下,雲州刺史崔廣瑞大人以我燕州商品價格過低,攪亂市場秩序為由,將咱們的商品全部沒收,還將咱們的人都抓了。”

“卑職剛剛接到訊息,就急忙來向殿下彙報了。”

楊楓一愣,微微皺眉:“怎麼,崔廣瑞將咱們的人也抓了?”

楚萬里點了點頭:“回殿下,千真萬確,只逃回來一個人報信,其餘盡數被抓。”

楊楓冷哼一聲:“博陵崔氏與蘭陵蕭氏聯姻四代以上,這崔廣瑞肯定是奉了東宮之命。”

“若是旁人,只怕這一次就會吃一個啞巴虧。”

“然後呢,或者取消南下銷售的打算,或者本王向東宮服軟,求其高抬貴手,不要再用禮部的職能,打壓燕州的價格。”

王元齡微微皺眉:“啟稟殿下,或許,還有一法可解。”

楊楓冷笑一聲:“本王明白,王大人的意思是,讓本王親自去一趟雒陽,向皇祖父訴苦,對吧?”

王元齡輕輕一嘆,點了點頭:“正是如此。”

不得不說,在王元齡的認知範圍中,這個辦法絕對是最好的解決之道。

但是,並不是說,楊楓真的去雒陽訴苦了,楊顯就一定會答應。

畢竟,在世家門閥牛逼的時代,皇帝不是萬萬不能滴。

只要幾個朝廷重臣勾結在一起,一起向皇帝施壓,皇帝也不能不妥協。

這也就是為何歷代君王都喜歡搞平衡,喜歡扶持一派,打壓一派。

哪一派是老大了,那就打壓哪一派。

只有朝廷重臣鬥來鬥去,大權才能在皇帝的手中,這也就是皇帝集權的最直接之法。

不過呢,也是有弊端。

朝臣們用嘴皮子鬥來鬥去,不管哪一派贏,哪一派輸,吃虧的永遠是最底層的老百姓。

楊楓淡淡問道:“王大人覺得,本王有幾分把握?”

王元齡一愣,好一會兒,才微微一嘆:“東宮既然出手,只怕會有萬全準備。”

“此事不是小事,陛下必然會召集重臣,進行廷議。”

“兩個僕射,六部尚書,或許會反對,或者會保留意見。”

“陛下為了大局,只怕不會強加干預,以造成朝堂不穩。”

楊楓淡淡一笑:“王大人所言甚是。”

“不過呢,本王早有妙計應付。”

“不然,以本王之能,豈會明知東宮會阻攔而非要往釘子上撞嗎?”

王元齡一愣,問道:“殿下之意……”

楊楓冷笑一聲:“本王準備親自去一趟雲州,親自會會這位崔刺史。”

“啊……”王元齡不由大吃一驚,“殿下,這科舉考試即將開始,殿下卻在此時離開燕州,豈非是……”

楊楓一擺手,打斷了王元齡的話,淡淡說道:“無妨,從薊城到雲城,快馬加鞭,一天即可。”

“再說,科舉考試的程式已經定好,你們只需要各司其職即可。”

“再說了,本王最多三天就能回來,不會耽誤什麼的。”

王元齡問道:“殿下有把握?”

楊楓淡淡一笑:“若無把握,本王難道是想跑過去丟面子不成?”

這下子,王元齡就不再勸楊楓了,雖說他也猜不出,楊楓到底能有什麼辦法。

畢竟,這是燕州經濟發展的大事,其重要程度還要在科舉考試之上。

一個沒有經濟為基礎的燕州,就算能廣羅到無數的人才,也只能是守著鍋碗瓢盆餓死。

打發走王元齡和楚萬里之後,楊楓跟司徒倩打了一聲招呼,喊上燕州十八衛和雲媚兒,快馬離開薊城南下。

如今的楊楓,已經有了兩個王妃,三個滕妾,兩個侍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