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看你這逆子還拿什麼跟本宮鬥(第1/2頁)
章節報錯
東宮。
楊欽,蕭氏和蕭廣元,以及吏部尚書王天行,正在密議。
數日前,楊欽曾經召見過王天行,因為王耀鎮的事情,故意向王天行道歉,以試探王天行的反應。
但王天行老奸巨猾,並沒有做出任何的表態。
這事,本該就這麼過去了。
誰想到,第二天,王九多的事情就發生了,楊顯責令刑部和大理寺徹查此事。
這麼一來,王天行就害怕了。
當初,楊楓派人將王九多等人押解回京,請朝廷定罪。
按照大楚國的律令,王九多等人不過是一州的功曹,由吏部和刑部兩司會審定案即可。
不過呢,根據楊楓陳述的事實,以及掌控的證據,王九多至少是死刑。
至於誅族,倒是不會,因為他們的背後都是世家門閥。
再者,行刺楊楓之事,他們背後的世家門閥著實也沒參與。
圓臺王氏和琅邪王氏,雖然不是一個世家門閥,但畢竟也曾經是一個老祖宗。
圓臺王氏出面協調此事,琅邪王氏自然不能不給面子吧。
畢竟,王九多等人並非是真的謀反,只是自保而已。
於是,王天行跟刑部尚書鄭天奪一勾結,這事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最後,送到楊顯處的奏章,只是王九多等人瀆職,建議將其免職,永不敘用。
至於集結家兵,謀害楊楓之事,更是隻字未提。
本來,這事被吏部和刑部欺上瞞下,也就過去了,畢竟他們認為楊楓絕不會一直盯著王九多這種小人物。
誰想到,楊楓想在燕州弄一個英雄樓撈金,打上了高雛鳳的主意,自然就發現了每天下午定時來聽曲的王九多。
楊顯知道這事,吏部和刑部就緊張了。
就在這個時候,太子楊欽出手相助,找了一個正五品的吏部郎中頂罪,而且還逼他在家中懸樑自盡。
這麼一來,這件事情的責任就可以全部推給這個吏部郎中,王天行就成功脫身事外。
王天行自然就欠了楊欽一個人情,也使得他往東宮這邊靠近了一些。
前文交代過,州刺史以上的官員,歸皇帝直接任命。
州刺史以下的官員,經由吏部和尚書左僕射一起任命。
而尚書左僕射高炯因為楊錚被廢之事,十分低調,更不會參與楊欽與楊楓之爭,這事王天行就可以完全做主。
於是,一道吏部文書發往燕州,召司徒戟回雒陽為官。
楊欽的意思很明顯,他要斷了楊楓的一個臂膀。
王天行啜了一口茶,笑著說道:“只可惜,無法調動尉遲海與諸葛先,不然則燕郡王對太子殿下就再無任何威脅了。”
本來呢,楊欽準備將諸葛先也從燕州調走,讓他去漢州任職,幫助楊柏。
可是,諸葛先的職務是軍師祭酒,是燕郡王府的屬官,吏部就無權調動了。
至於尉遲海,楊欽也不敢動,因為燕州與匈奴大戰在即。
不然,若是尉遲海被調走,萬一燕州戰敗,這個罪名就算是楊欽這個太子也承擔不起。
再說了,兵部尚書林和侖是楊顯的嫡系,可不是楊欽能左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