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九多被禁衛軍押走,但楊楓沒有離開。

楊顯問道:“楓兒,可還是有什麼事情嗎?”

楊楓拱手道:“啟稟皇祖父,孫兒有一事啟奏。”

“何事?”

“燕州地處偏僻,多年來飽受匈奴荼毒,世家門閥幾乎全部南遷。”

“故而,孫兒欲將燕州治理成盛世局面,卻是人才難求。”

“孫兒求皇祖父一道聖旨,將燕州劃為特區,允許孫兒自命試題,進行人才選拔。”

“當然,孫兒在出過題之後,會派人將試題送給皇祖父審閱。”

“考卷批改之後,孫兒會再命人送到雒陽,皇祖父可命人稽核。”

“若有誤,則當即糾正。”

“若無誤,則進入面試環節,酌情錄用。”

特區?

楊顯登時覺得有意思,更是眼睛一亮。

雖說,科舉制度是一種比察舉制和九品中正制都要完善的人才選拔制度。

但是,因為大楚國的官員體系是架構在九品中正制之上的,世家門閥的門生故吏遍佈朝廷和地方。

科舉制度在推行的過程中,遇到了相當大的阻力。

寒門的才子,因為無法結交朝堂的高官,才華再高也沒用,或者直接榜上無名,或者會在榜單末尾,只能擔任一些小官,去一些偏僻之地。

等於是,皇帝提出了一種很先進的人才選拔制度,但世家門閥聯手阻擋,逼著這種先進的人才選拔制度成為了雞肋。

這件事情,一直讓楊顯很是頭大,卻又想不出什麼好辦法破解。

現在,楊楓突然要這麼一道旨意,楊顯當然樂意了。

搞不成,最多影響一個燕州。

到時候,楊顯再抽派一些官員,前往燕州任職,就能保證燕州政務不亂。

如果搞成了,自然是再好不過,楊顯可以再在別的州繼續推行,慢慢弱化世家門閥對大楚國官場的掌控。

“好,此事朕允了,明日便會下旨。”

楊顯現在對楊楓是越來越滿意了,他這個孫子簡直就是他肚子裡的蛔蟲啊。

楊顯頭大匈奴之患,楊楓解決了。

楊顯頭大科舉制度不如意,楊楓又準備著手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