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

天色剛剛亮,薊縣的城門剛剛開啟,楊楓一行二十人就快馬出南門而去,直奔雒陽。

從薊縣去雒陽,須得先出燕州,進入雲州,然後再進入幷州。

出幷州後,就是京畿之地,距離雒陽就不遠了。

跟隨楊楓一併回雒陽的,還有四輛馬車,馬車上是楊楓帶往雒陽的禮物,有送給皇帝楊顯的,也有送給司徒家的。

只不過,因為馬車上有酒罈子,行駛不快,楊楓就命這四輛馬車提前幾天出發了,在雒陽城會合。

楊楓從雒陽來薊縣,用了十五天。

而這一次,楊楓快馬從薊縣前往雒陽,只用了三天的時間不到。

第三天下午,申時末刻的時候,楊楓一行就到了雒陽城北的雒水河畔。

雒陽城,因為雒水河而得名。

雒水河是從西北往東南方向,橫穿了整個雒陽城,將雒陽城一分為二。

因此,雒陽城內和城外的雒水橋就有十八座,被稱為雒水十八橋。

雒陽城內,有十二橋。

雒陽城外,有六橋。

其中,雒陽城西北有三橋,雒陽城東南也有三橋。

在楊楓等人趕到雒陽河畔的時候,雒陽城的中秋文友會已經是第三天了。

雒陽城在每年中秋節之前,都會搞一場聲勢浩大的文友會。

文友會,文友會,顧名思義,就是以文會友。

可偏偏是,雒陽城的文友會,發起單位竟然是青樓。

所以,雒陽才子多風流,這句話是很正確的。

在雒水的西北,會有幾艘坊船。

雒陽的青樓有幾個花魁,就會有幾艘坊船。

每艘坊船,都會設下一些難題,或者是字謎,或者是對聯,或者是對詩。

雒陽的才子們,都會雲集在這裡,接受挑戰。

成功者,才有資格登上坊船。

但登上坊船,未必能見到坊船中的花魁,還得要再接受更進一步的挑戰。

一般情況下,也就是三關。

第一關,登船。

第二關,見人。

第三關,夜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