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氏冷笑著:“太子也太將他高看了吧。”

“欠條變賀禮之事,不過是他突發奇想,這才使得柏兒吃了一個大虧。”

“若說一個酒色廢物突然變得英明無比,臣妾是絕不會相信的。”

楊欽想想,也覺得有道理,便點了點頭:“既然他如此冒功,如此自作求死,對柏兒而言,乃是好事一件。”

“只要楊楓不在了,柏兒就是嫡長子,到時候本宮再上一封奏摺,便可求得陛下將柏兒立為皇太孫了。”

“若楊楓冒功而死,那麼上一次的刺殺之事,陛下自然也就不再追究了。”

蕭氏微微皺眉:“柏兒這孩子的脾性,臣妾是知道的。”

“柏兒既然有心皇太孫之位,自然就不會為了一個廢物而引得陛下的猜忌和不喜。”

“所以,臣妾認定,刺殺的主謀絕不是柏兒,必是有人嫁禍於他。”

兵部尚書林和侖拿到捷報之後,立即就動身進宮,向皇帝楊顯彙報此事。

至於楊楓的這個捷報,是真是假,假到何種程度,林和侖暫且不管,先向皇帝彙報了再說。

楚風殿。

楊顯得知訊息,也是大吃一驚。

匈奴一直是楊顯的心腹大患,但因為匈奴的騎兵太厲害,楚軍與之野戰根本不佔優勢,所以楊顯才一直對燕州之事不理不問。

若說購買馬匹,組建大楚國自己的騎兵吧。

也不是不能。

第一,戰馬太貴,一匹馬需要十金,也就是一百兩銀子。

尤其是良馬,更貴,一匹良馬的價格就是二十金起了。

組建一支一萬人的騎兵,至少就是一百多萬兩銀子。

第二,匈奴人一直防備大楚國組建騎兵,不允許良馬南販。

所以,大楚國市場中的馬匹,都是劣馬,或者非常普通的馬,不適合作戰馬。

接過戰報的奏摺,楊顯反反覆覆看了好幾遍,皺著眉頭問林和侖:“林愛卿,你覺得這份捷報的可信度有多少?”

林和侖就等著楊顯問了:“啟稟陛下,數日前,雒陽城中曾有一個傳言,說是燕郡王殿下率軍一萬出征,全殲東匈奴左賢王霍爾西納的五千先鋒軍。”

“但是,燕州方面並無捷報傳來,微臣不敢輕信,就派人前往燕州打探情況。”

“還沒等微臣派去的人到達薊縣,就遇到大量的燕州百姓向南逃難,差不多幾十萬人。”

“據這些人說,燕郡王確實已經就藩,也親自領軍北上抗擊匈奴,也有捷報傳來說是全殲左賢王霍爾西納的五千先鋒軍。”

“所以,微臣派去的人就沒有繼續去薊縣,便返回雒陽向微臣稟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