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藩邦四夷的朝賀使團陸續抵達長安之際。

新晉工部尚書宇文愷,會同戶部尚書於翼,與三省六部大佬通氣後,確定了沿官道興修水泥作坊的計劃。

之所以能夠得到諸位大佬的支援,與小皇帝的態度有很大關係。

起初。

有人還考慮這會不會勞民傷財?

畢竟,統一之戰雖然很順利,但依然消耗了不少民力、財力。

可當他們見識了水泥的作用,知道乃陛下力推之事時,全都放下了顧慮。

這麼些年來。

朝廷中樞大佬已經習慣了宇文衍天馬行空地鼓搗新鮮玩意。

同時也習慣了少年天子的“英明決斷”。

看似無厘頭的事情,背後都飽含深意。

決策確定後。

工部第一時間成立工作組。

在關中平原,以及長安至洛陽官道沿線為水泥作坊選址。

此事也就一眾高層知曉詳情,沒有掀起什麼波瀾。

倒是入京朝賀的使團,成了各大小衙署官吏,以及老百姓茶餘飯後的談論物件。

大家也開始體會到南北統一後國家的強大。

京城大街上。

看到各國使團成員充滿新鮮、好奇、震撼的目光。

作為神州大地上繁衍生息的子民,自豪感、歸屬感、優越感油然而起。

深秋過後。

冬日漸臨,大雁南歸。

鮮紅似火,色彩斑斕的楓林肆意展現自我的炫爛風采。

伴隨著蕭瑟的涼風。

楓葉緩緩掉落,左右搖曳,自由歡快,怡然自得。

最後與大地親密接觸,發出清脆的沙沙聲響。

林間鋪滿了一層令人迷醉的紅妝。

時間來到臘月。

天元六年走到了尾聲。

東北庫莫奚,契丹,靺鞨,室韋四大少數民族,

雪域高原大小部落。

以及東、西突厥,西域、南洋諸國的朝賀使團陸續抵達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