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賢在宣帝時便是冬官府大司空卿。

又是掌管京兆軍政的雍州牧。

朝廷推行三省六部制後,工部取代冬官府,畢王做了工部尚書。

後來撤州設道。

四關之內設京畿道,宇文衍又讓其兼任刺史一職。

“謝陛下掛懷!”

“您放心吧,安樂本就是工部左侍郎,能力不凡,臣會一一交接好的!”

宇文賢,宇文貞兄弟倆最明智的地方,就是明確自己臣子的身份。

並沒有因為自己父親是大周第二任皇帝而滋生野心。

否則的話。

宇文贇不要說重用他們,怕是早就和齊王宇文憲一樣,直接以莫須有的罪名給誅殺了。

宇文衍點頭,燙洗了兩個杯子,倒上熱茶。

看向宇文愷,笑道:

“安樂,工部以後就交給你了!”

“雕版印刷很是重要,還有,研發中的活字印刷,更是劃時代的技術。”

“畢王從河北邢臺找來的工匠李春擅造石橋,當予以重視。”

“另外,棉紡技術,玻璃工藝,造紙,制瓷等等手工技藝,都要不斷改進,發揚光大……”

小皇帝說了很多。

宇文愷作為行內專業人士,越聽越是欣喜。

“謝陛下!”

“臣謹遵聖命,重視諸般技藝,不斷改進,提升您所說的那什麼生產力……”

宇文愷起身,鄭重地躬身應道。

自從小皇帝親政以來。

他就感覺自己開始官運亨通,平步青雲。

內心對宇文衍的感激溢於言表。

“對了,讓你研發的那個水泥進展如何?”

宇文衍喝了一口茶水,突然想到了這事。

天元五年,也就是去年。

宇文愷督造河套三城,峻工回京後,小皇帝就把研製水泥之事交給了他。

“回陛下,臣正準備向您稟報呢!”

“按照您記述的技法,臣和工匠們精心選材、建高爐、造磨坊,嘗試了成千上萬次原料配比,已經摸索出了比較成熟的工藝……”

“極寒天氣,鹽鹹環境,以及凝結硬度、耐磨強度等測試還在持續驗證中!”

說到水泥,宇文愷眼裡也冒著精光。

作為建築設計大師,他很清楚這玩意用於建造,有著極為重大的用途。

“什麼?”

“你的意思,水泥已經造出來了?”

宇文衍一聽。

蹭一下站了起來。

驚喜地望向宇文愷,滾燙的茶水灑到手上也渾然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