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多方反應(第1/4頁)
章節報錯
百濟東面。
金城,新羅王宮。
金白淨爽朗的笑聲響起,連聲叫好。
他主張攀附的宗主國成了真正的大樹,怎能不令他興高采烈。
“來人,速速安排,派使團前往長安,向大周朝賀!”
“給釜山港秦將軍也送上一份賀禮!”
金白淨二十出頭,十五歲繼承王位,已經做了七年的新羅王。
此子看似年輕,卻頗具眼光,埋藏心底的野心也不小。
新羅以“辰韓”部落為主體立國。
後又吸收了被百濟擊潰的“馬韓”,以及吞併伽耶國後的“牟韓”。
逐漸形成相對明確的“民族”觀念,視百濟和高句麗為入侵者。
歷史上,正是因為他確立“死抱中原王朝大腿”不動搖這一國策,借大唐之手滅了高句麗和百濟。
安史之亂後,大唐由盛轉衰,無力顧及半島之地。
新羅近水樓臺,漁翁得利。
逐步蠶食唐朝征服的領土,最後完成半島統一。
晚唐國力衰弱,經不起折騰,不得已之下,只好承認新羅的合法性,並予以冊封。
雖然一直都是中原屬國,但自此半島有了統一的國家觀念、民族思想。
給後世華夏留下一個極其噁心的鄰國。
唐亡後。
新羅也被高麗所取代。
到了明朝。
高麗大將李成桂篡位改朝換代,自己稱王。
並叩請朱元璋賜名朝鮮,一直延續到後世。
新羅王年紀不大,卻挺會來事。
黃金白銀,珍珠瑪瑙,新羅婢,野山參,上等毛皮,不當數似地往長安送。
試問。
在羈縻當道的唐朝,如此懂禮節,明事理,還大方的藩屬國,有哪個皇帝不喜歡?
宇文衍若不是擁有後世記憶,說不定也會對這樣的新羅國網開一面。
金城百里之外。
釜山港鑼鼓喧天,一片喜氣洋洋。
從揚州出發的兩支小型寶船試航船隊,給這裡的國人帶來了南北統一的好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