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佈言之有理,此事應當即立斷!”

“朕準備推行北地已經落實的撤州設道,合併郡縣之策。”

“原各級官員非冗官吃空餉,非大過者,均予以安置!”

那些罪大惡極,臭名遠揚,民憤滔天的官吏。

在大軍平定各地時就已經當眾處決了。

剩下的當然不可能就全是好官。

宇文衍也不準備趕盡殺絕,全部棄用。

剛剛統一,平穩過渡尤為重要。

歷史上。

隋滅陳後,大部分官員都是從北方調任。

這種區別對待,好像南方人不配做官的做法,正是後來爆發大規模叛亂的一大起因。

小皇帝不介意給他們一次機會,反正這些官員的底細都在手裡攥著。

若是從此安分守己,為國為民,那麼既往不咎也不是不行。

要是依舊死性不改,等到南方統轄穩固,隨時都可以處理他們。

“陛下聖明!”

周羅睺等人也知道大周撤州設道,合併郡縣之策。

都認為這對於朝廷來說是極其有利的策令。

陳朝舊地,半壁江山都算不上了,卻有30多個州,上百個郡,400多個縣。

和以前大週一樣,行政區劃臃腫繁亂,冗官現象極為嚴重。

對於南方撤州設道,合併郡縣之事,在朝廷決定出兵之前就已經完成了。

當時。

吏部,戶部的一眾官員都說:

陛下高遠,已視南陳為囊中之物,有此聖主,何其幸哉!

建康城周邊,長江下游以南的三吳地區,以及錢塘江下游設——江南道。

治所建康城。

江州及周邊地界設——江西道。

治所豫章城南昌)。

於閩州設——福建道,治所福州城。

統轄閩地,以及澎湖列島,流求島以及琉球群島等一眾島嶼。

福建之稱源於唐朝時的福州府和建州府,當下還是稱閩州。

不過現在宇文衍叫什麼就是什麼,也沒人會和他抬槓。

洞庭湖以南的湘州地區設——湖南道,治所湘州城。

嶺南地區設——嶺南道,治所廣州。

墨言取出早已規劃好的行政區劃圖。

合併後的郡、縣名稱,範圍都有註明。

更為詳細的內容,記錄在厚厚的文字書冊上面。

吏部的官員,甚至把郡、縣兩級各個職位的官員名單都已經羅列好了。

只要一紙任命詔書。

這些人就將成為大周朝廷的地方官員。

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