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飯食如何?(第1/3頁)
章節報錯
麟趾塬東側。
南北方向,也是一道深深的溝壑,名叫遠望溝。
陡峭的崖壁使得車馬根本無法從遠望溝上到麟趾塬。
幾人沿著東側峭壁的邊緣一直向南,走了大概四里地。
塬上出現一條橫貫東西的小谷,能夠連通麟趾塬兩側的遠望溝和金溝。
看到小谷通向溝底的坡口營建了關寨,宇文衍也是暗點頭。
看來歷史上這條通道在南北朝的時候就已經能夠通行了,只不過到了隋煬帝時才在此建造關城。
有了此道,東西往來的行人就可利用小谷溝通遠望溝和金溝,從而繞過麟趾塬上的潼關。
“此道何時起可以通行的?”
“回陛下,此處名為坑獸檻谷,東有小官坡可下到遠望溝,西有瓦窯坡連線金溝。”
“據當地鄉老說,從他祖父輩起就已經有人由此去往兩邊的溝裡狩獵捕獸了。”
宇文忻聽小皇帝問話,當即答道。
看來百年前此道就已經能溝通麟趾塬東西兩側的溝谷了。
“陛下,此道崎嶇難行,只能步行,騎馬都艱難,更不能行車。”
“五十年前,高歡的部將竇泰領兵攻打潼關,太祖親率一支奇兵出此小關,如神兵天降般經遠望谷殺出。”
“竇泰被兩面夾擊,頓時軍心大亂,兵敗如山倒,最後引頸自戮了!”
韋孝寬明白小皇帝擔心的是什麼,當即解釋道。
小皇帝還真不知道宇文泰竟然利用此道打敗過敵軍。
他融合的記憶裡沒有這方面資訊,畢竟太小了,七歲以前肯定也沒人和他說這些。
“潼關太重要了,容不得半點閃失。”
“鄖國公,你說在此建一座關城,與潼關城連為一體,相互拱衛,如何?”
宇文衍深知,潼關一旦失守,關中必然保不住。
“陛下,能修堅固的關城那自然好啊。”
“太祖和高祖也曾想過,最終都沒能建成,便用土木壘了當下這個小關,派兵駐守。”
宇文泰和宇文邕都是眼光高遠,韜略過人,文治武功的雄主,必然也知道潼關的重要性。
只不過,此道不容大軍通行,設下小關,駐些兵馬防止敵人偷襲即可。
畢竟,這裡離潼關城也就四五里。
西面還有十二連城,以及溝谷裡的數道關卡,想要輕易繞過潼關進入關中平原也沒那麼容易。
小皇帝猜測,兩位先賢指不定是抱著能省則省的想法。
太祖創下的基業可是在兵少糧缺的清苦環境中慢慢成長起來的。
每粒糧食,每個銅板都恨不得掰成兩半來使。
韋孝寬很清楚如今國庫充盈,小皇帝是不差錢的主。
宇文衍有在此建關城的想法,他也表示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