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頭,聽說五原城建好了,你山下老家離得遠不?”

“不遠,就在南邊二三十里處。”

五原城竣工數月後。

得到訊息的大量突厥商賈、牧民紛紛南下進行貿易。

經過此道南來北往的人流絡繹不絕,比以前多了數倍不止。

石彤家的“有間客棧”天天爆滿,生意好得不行。

“老刀頭,你說朝廷允許突厥人自由進出長城內外,不會帶來什麼禍患吧?”

“如今兩國和親,彼此交好,能有啥禍患!”

“陛下高瞻遠矚,既然敢這麼做,就不怕突厥人耍什麼心眼……”

“就是,你們沒聽統領說過張家口大境門和西北居延城麼,半數都是突厥人,幾年了啥亂子都沒出過!”

“對頭,再說了,就算他孃的想搞事情,那也得問問咱手中的天元陌刀答不答應……”

“沒錯,到時老子拼死也要殺他百八十個,看能不能混把金色的天元刀玩玩!”

“醒醒吧,瘦狗,就你?要不是兵部統一發放,你連銀色的都混不上。”

“草,我去你大爺!”

“哈哈……”

……

一群大頭兵汙言穢語,吹牛打屁。

雖條件艱苦,卻也過得歡聲笑語。

“朝廷這次大手筆啊,三座邊城就像釘在突厥腦門的三根定魂針!”

“可以啊,瘦狗,此話有點水平,大爺俺頂你。”

“滾球,我頂你個肺,狗嘴吐不出象牙!”

“三城連成一線,東西呼應,河套地區安矣……”

“話也不能這麼說,統領授課時就說過,忘戰必危,哪怕是和平時期,也不能有絲毫鬆懈!”

石彤斜靠石牆,聽著戍卒們高談闊論,自己也從中學到不少東西。

臨走,老刀子把打牌的位置讓給其他人,披上褂子隨小石頭出了石屋。

石彤從懷裡掏出一個小瓷瓶,裡面裝的是二鍋頭酒。

“明早卯時,隨我一起練刀……”

老刀子接過瓷瓶,說完就匆忙走向一邊。

石彤笑著答應,知道他這是躲著喝酒去了。

不是老刀頭小氣,實在是人多酒少,分不過來,所以每次都是躲起來喝。

大家也不是不知道,但都裝作沒看見,畢竟這是小石頭孝敬老刀子的。

過完年。

他就完成戍邊任務,可以返鄉了。

原本兩年前他就可以走,只不過在抵禦突厥南侵的戰爭中立下戰功,升為隊正,可以多留兩年。

戍邊的軍士,除了不用繳納賦稅,一年以上的,每年還有十二匹絹布,十石粟米的軍餉。

對於普通家庭來說,那可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