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半島。

有高句麗據守的唯一城池——卑奢城。

卑奢城,又名卑沙城。

建於半島狹長處,大黑山兩峰之間的山脊之上。

城池依勢構築,蜿蜒曲折,延綿近十里。

雖然海拔只有四五百米,卻是易守難攻之地。

若是高句麗佈下重兵,成道昂的兩萬多軍士,還真沒那麼容易得手。

或許是收到了安市,建安兩城戰敗的訊息。

卑奢城只留下數千士卒斷後。

其他人全部從水路逃往平壤。

看來高陽成見打不贏就降的老套路行不通後,選擇了放棄遼東,保持有生力量。

成道昂大軍抵達卑奢城後。

隨即下令攻城。

首次見識炸藥包威力的他驚得揉起了眼睛。

城內斷後的高句麗士卒更是被亮瞎了狗眼。

象徵性地抵抗了幾下。

而後。

在陣陣轟隆巨響和繳械不殺的喝喊聲中扔掉武器,舉起了雙手。

成道昂兵不血刃拿下此處城池,升起周字龍旗。

當下令軍士快馬加鞭,給主帥賀若弼上報戰況。

這邊快速安排佈防,瞭望塔,崗哨,巡邏隊各司其職。

並派出一隊輕騎前往海邊港口,控制高句麗留下的十幾艘海船。

其他將士抓緊時間埋鍋造飯,解決肚子問題。

烏骨城這邊。

賀若弼在鴨綠江北岸安排了騎兵巡邏隊,嚴密監視南岸動靜。

佈置好城防後,安排軍士分批押送俘虜前往建安城。

屆時與建安,安市兩城的俘虜一起,走水路經渤海至登州港上岸。

此次東征。

拿下四城,殲敵數萬,俘獲士卒、百姓十二萬餘。

因後面兩城高句麗實行戰略收縮,大軍遇到阻力並不大。

大周從此收復遼東郡的所有控制權。

剩下的丸都城和國內城,也是地理上遼東地帶,但屬於“漢四郡”中玄菟郡。

捷報以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遼西,遼東兩郡地方官府第一時間行動起來。

從兵力部署,糧食,武備等方面對四城進行調配。

緊接著,將進行各類民生設施的完善與建設。

包括驛路驛站、城內坊市民宅、錢莊、學堂、冶煉作坊等。

京城兵部接到捷報後,一些事務早已經準備妥當,下詔執行即可。

新增的縣令由遼東郡太守提名,吏部下達委任詔令。

早就確定好的移民,從登州港坐船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