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

水稻揚花,粟、麥結穗。

田地之間,麥浪起伏,風吹稻花香。

百姓們手持鋤頭,頭戴草帽,到處都是忙碌的身影。

他們無懼炎炎烈日,哪怕汗流浹背,曬到面板黝黑,累到背都駝了,也在所不惜。

只求風調雨順,能有個豐收年。

因為他們碰上了難得的好時候。

田租下調為二十稅一,並且取消地方官府私設的一切苛捐雜稅。

開荒所得的田地,免五年田租。

只要豐收,他們就能全年吃上飽飯,甚至還有盈餘。

這是當下百姓從未享受過的輕傜薄賦。

換在以前,若是不打仗,遇上豐年勉強能混個溫飽。

打仗的話,那就只能吃糠咽菜,湯湯水水,野菜充飢。

一旦遇上個天災,那就只能啃食草根,樹皮了。

百姓遭災,稅賦是少不了的。

為了活下去,百姓只能離開原籍,選擇逃荒。

誰也不願背井離鄉,但是沒有辦法。

你不走,就算不被餓死,酷吏收稅也會把你逼死。

封建社會的農民起義。

就是老百姓實在沒有活路了,看不到未來,看不到希望。

加上長期積累的社會矛盾,只要一點點火星子,就能瞬間起爆,一發不可收拾。

橫豎都是死,何不搏一把?

人死鳥朝天,不死萬萬年,哪怕是死也算轟轟烈烈了。

陳勝,吳廣揭竿而起。

張角黃巾軍,“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科舉屢試不中的黃巢。

丟掉工作的李自成。

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

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個個都是茅坑拉屎臉朝外的漢子。

雖然沒有取得最終的勝利,但卻敲響了王朝的喪鐘。

在史書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

宇文衍後世靈魂讀過二十四史,自然知道其中要害。

作為軍人,為國為民的烙印萬世永隨。

最是見不得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

他或許掀不翻整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