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

朝廷下詔:

把五月初五端午節定為大周傳統節日。

從此。

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小年、大年這幾個重要的節日。

第一次以官方的形式確立了下來。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五節、天中節等。

起源於古老的星象文化,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

仲夏端午。

東方蒼龍七宿,飛昇至正南中天。

即易經中所說的“飛龍在天”,是大吉大利之象。

端午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

後來。

人們包粽子、賽龍舟,紀念於這一天投江自盡的愛國詩人屈原。

隨著一系列中原漢族傳統節日成為官方節假日。

每個傳統節日都有休假,並舉行一些活動。

給朝野上下釋放明顯的資訊。

皇帝將堅定地走漢學治天下的道路。

北周取代西魏後。

大力推行漢化政策,關隴貴族參與朝政。

那些頑固的鮮卑遺老,早就湮滅在了民族融合的浪潮當中。

因而。

當下大周貴族階層,已經有了大融合後的民族認同感。

這也是漢文化相容幷蓄,海納百川的強有力表現。

特別是小皇帝親政後。

重用韋孝寬這等元老漢臣,尊奉他為“三老”。

實行三省六部制後,更是提拔了大量的漢臣。

後來。

又下詔讓那些以前賜了鮮卑姓的漢人全部恢復漢姓。

這一系列的策令,都得到了漢人的大力支援和積極響應。

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