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

南方的水稻已經插秧了。

北方也進入了春耕、播種的時節。

長安所在的關中平原,號稱八百里秦川。

是華夏中部的一片沃土。

從宇文泰到宇文邕,朝廷實行均田制,興修水利。

使得此地成了大周的一大糧倉。

關中平原。

南靠秦嶺,北倚黃土高原,西臨隴山,東接黃河。

與崤山,中條山隔河相望。

山川環繞,地形完固,是典型易守難攻的四塞之地。

有汧河,涇河,洛河,灃河,灞河等河流匯入渭水。

渭水自西向東。

流經關中平原全境,最後注入黃河。

給八百里秦川帶來便利的灌溉條件。

漢朝時期。

朝廷利用這些支流,修建了龍首渠、鄭國渠、六輔渠、白渠、成國渠、漕渠等人工水渠。

後因戰亂,大多都廢棄了。

周武帝時,重新疏浚龍首渠,派賀蘭祥重修白渠。

宇文衍親政後,也下詔疏浚六輔渠。

這是鄭國渠和渭水之間六條輔助性的水渠,能擴大灌溉面積。

龍首渠。

是漢武帝時期,利用“井渠法”修建的水渠。

是華夏曆史上第一條地下水渠。

“井渠法”經河西走廊傳到西域後,演化成了西北地區的“坎兒井”。

當前。

大周的產糧區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區域:

中部:關中平原,梁州的漢中平原,鄧州南陽盆地。

西部:益州成都平原。

東部:河洛平原,相州、幽州的華北平原,青州、徐州的黃淮平原。

南部:荊州平原,長江下游北面平原地區。

按道理。

這麼多的產糧地區,養活區區兩千多萬人完全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