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政策的推行。

可不是發道詔書就行了,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三省六部制下的各級行政機構。

負責官員將會圍繞著皇帝的詔令,全力運轉起來。

詔書頒發後,眾臣各自散去。

作為朝中重臣。

他們必須為小皇帝親政後,第一個有關國計民生的策令保駕護航。

隨後。

宇文衍帶著墨言,元氏兄弟,微服出宮了。

到了國子監,小皇帝直奔“農學館”。

“農學館”位於一片蒼翠古木之中,數十間白牆青瓦的房子掩映其間。

宇文衍命人在此立了一尊賈思勰的雕像。

塑像和真人一般高大,目光炯炯,栩栩如生。

而他的著作《齊民要術》,便是農學館的主要研究教材。

門前屋後,開墾出了一些試驗田地。

來年,可以種上一些粟、麥、豆類,或是瓜果蔬菜。

這裡。

便是近兩百來位農業相關方面人才的研習之所。

還有更大的種植,養殖基地在城外。

小皇帝特批了一千畝土地為“農學館”所用。

養殖方面的卜齋,便是他們小組的組長。

在城外基地申請了三十畝,用作家禽、牲畜養殖基地。

“參見陛下!”

有人見到小皇帝后,紛紛上前行禮。

“免禮,季明在哪?”

“回陛下,他在城外養殖基地,已經好幾天沒回來了……”

宇文衍問的這個人叫賈仲明,字季明,是農學館的負責人。

他自稱是賈思勰的旁系侄孫。

在研究《齊民要術》上,造詣頗深。

《齊民要術》大概成書於四十年前。

但這位農學大師已經不在人世。

僅僅相差四十來年的時空距離,便與這位農學大佬擦肩而過,實乃憾事。

而他這一脈的嫡系子孫,也在戰亂中不知所蹤。

如今,有一位旁系侄孫繼承他的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