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相互打趣,氣氛很是融洽。

和幾個信任的臣子私下聚一起,宇文衍從來不擺皇帝的譜。

他們也慢慢接受了這種在陛下面前“放肆”的行為。

“前輩可是大周棟樑,小言子,明日你去太醫署取些人參鹿茸送府上去……”

像這種千年難出一個的科技人才,宇文衍是真心希望他能健康長壽。

“謝陛下隆恩!”

之前,綦毋懷文向他稟報了這兩個月來作坊的狀況。

高爐鍊鐵和灌鋼法的整套流程已試驗完畢。

已經煉製了數爐,每爐出鐵量達到4萬斤25噸)。

和他一開始預估的差不多。

綦毋懷文改進的灌鋼法,使人們擺脫了“百鍊鋼”一鋼難求的困境。

現在有了大量優質的生鐵,加上後世更為先進的灌鋼法,實現鋼材自由指日可待。

經過不斷地嘗試,用新型鋼鐵鑄造兵器,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五把兵器都有樣品出來。

但是為了能夠達到宇文衍描述的終極效能。

還得透過大量的效能測試,最終確定打造用料、方法、工序及蘸火介質等。

據綦毋懷文講。

在武器鑄造方面,他兒子和孫子頗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勢。

在這五把兵器的鑄造中展現出了極高的天賦。

老人很是欣慰,沒有辜負他當初為他們取名干將,冶子這樣的名字。

小皇帝也表態了,武器鑄造不用著急,務必做到精雕細琢,精益求精。

另外還有一點很重要,那便是要考慮將來量產的可能性。

一把兩把沒什麼用,小皇帝要的是能夠大批次生產。

這樣才能廣泛裝備于軍隊之中。

特別像唐橫刀和倭刀這種作為副武器的制式刀。

爭取所有的將士,甚至是衙役、捕快都能人手一刀。

如此一來,單單是制式刀的需求量就得百萬計。

大周的府兵制還沒像隋唐時一樣,完全兵農合一。

兵源大都還是官員貴族子弟,地主、富農家的男丁,少量自耕農男子。

至於佃農和奴婢,根本沒有成為府兵的資格。

當下和隋唐時相同的是,府兵所用的馬匹、武器甲冑等都要自行準備。

所以,到時軍隊就算裝備制式刀,也是要軍士花錢買的。

不過,府兵大多數都是有錢人的子弟,讓他們花點錢小皇帝也不會心疼。

單單是裝備自行解決這一條,就把窮人從軍的路給堵死了。

隨便一把兵器,一套鎧甲,一匹戰馬的支出。

對於底層那些成天為了溫飽而苦苦掙扎的人來說,那都是高不可攀的數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