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訪問法國回來的時候,專機先是在得土安被四架空中戰鬥機襲擊,飛行員憑藉過硬的技術迫降後,戰機襲擊機場貴賓樓,等到哈桑乘坐專車離開後,又有三架飛機襲擊了摩洛哥王宮!

連續三輪戰鬥機襲擊,甚至還包括著戰鬥機打民航機這樣的事情,他竟然在三輪襲擊後毫髮無傷!

事情發生後的第二天摩洛哥國防大臣烏夫基爾應召進宮背後中了六槍‘自殺身亡’。

事實上這個事情到底是不是烏夫基爾乾的到今天都沒有準確的證據,但是事情發生後,摩洛哥再一次迎來了大清洗。

而這個事情算是徹底給哈桑二世敲響了警鐘,而他得出了一個很奇葩的結論:之所以那麼多人反對他,是因為摩洛哥的知識分子太多了!如果所有人都是文盲,那他的地位肯定很牢靠!

有了這個想法後他很快付諸於實踐:摩洛哥的教育投入那叫一個低,一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摩洛哥和北非另外一個國家突尼西亞真的是截然相反的兩個國家。

前者重視產業不重視教育;後者重視教育不重視產業。

這樣都會造成大問題!

就像突尼西亞,全國上下男男女女都是大學生,但是由於沒有工作崗位,是世界上為數不多沒有漂亮國駐軍卻發展出了龐大的情色業的國家——大家都沒工作不賣身幹啥?

這也是為什麼‘阿拉伯之春’會從那個國家發起的原因。

而摩洛哥則截然相反,現在摩洛哥經濟很不錯,但是失業率卻出奇的高——大家都沒有文化有工作崗位都無法勝任。

這樣的例子倒是不罕見:

印度就是個好例子,為什麼蘋果之類的企業都跑路?

他們確實不缺人,但是他們缺高素質工人。

在打壓教育的同時,哈桑二世大量驅趕歐洲資本和企業管理者,把這些企業‘國有化’。

為什麼打引號?

事實上這些產業都在他的親信手裡,整個國家三分之二的資產集中在三十六個家族手裡!

而他在冷戰時期的表現可以給印度上一堂教育課:他的安全部隊是由cia幫忙建立,甚至在他死後《紐約時報》頭版釋出悼文,說他是‘面向西方的君主’;而他們國家軍隊裡的武器和國內的工業建設卻又是蘇聯援助的。<s世界裡也是兩頭撈。

一邊配合埃及搞‘阿拉伯民族主義運動’還在卡薩布蘭卡舉辦‘阿盟會議’;可是他又是整個s世界裡和乙色列國家最好的夥伴,給摩薩德提供了大量的情報不說,還派兵去幫乙色列參加中東戰爭。

呃,他倒不是直接派兵,而是‘賣兵’,當時摩洛哥境內不知道怎麼就出現了十萬青壯年‘摩洛哥猶太人’,然後他就以每個人二百五十美刀的價格賣給了乙色列,但是這十萬人就賣了兩千五百萬美刀……

到了第四次中東戰爭的時候他又搞出來一個‘神操作’:在戰爭馬上要結束的時候派兵支援埃及,兵還沒到埃及戰爭結束了,既沒有參戰還贏得s世界的好感。而後來乙色列歸還西奈半島這事兒,其實還是哈桑去聯絡的促成的雙方和談。

反正他是真的圓滑。

當然,他這麼圓滑也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說到這裡,就要提起第三個地區——西撒哈拉。

西撒哈拉這個名字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撒哈拉西部,另外一種則是西班牙所屬的撒哈拉地區。兩種名字解釋都有道理,官方解釋是後者。

說起來非洲那麼多地方,西撒哈拉地區反而是個知名度算是比較高的地方:這是因為著名女作家三毛就是在那裡和荷西結婚的,還在那裡創作了好幾本小說。

至於荷西為什麼在那裡?

荷西是西班牙人而那裡是西班牙殖民地!

那麼為什麼說那裡是‘地區’而不是國家?

因為西撒哈拉到現在還不是一個國際承認的國家,雖然已經有五十四個國家承認那個國家的主權,但是聯合國卻沒有承認。

至於後來為什麼三毛離開西撒哈拉?

這個事情就要跟西班牙和哈桑二世有關。

西撒哈拉當時作為西班牙殖民地,也是一直在鬧獨立的。

或者可以這麼說,說他們那邊獨立運動鬧得更兇時間更久!

西撒哈拉原住民是撒哈拉威人!屬於柏柏爾人的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