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有一說一,印度人那莫名其妙的自豪感也不是沒原因的。

他們擁有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地——沒有之一!

印度的耕地面積亞洲第一,世界第二,他們國家面積還不到龍國一半,卻擁有153.5萬平方公里的耕地面積,佔了全世界耕地的10,比龍國的耕地面積還大!

而且那裡終年高溫熱量豐富,降水充沛,完全可以實現全國‘三季稻’的水平。

但是就這麼個地方,去年他們的糧食產量僅為3.3億噸!

龍國呢?7.06億噸!

問題就來了:為什麼印度有這麼好的資源這麼好的土地這麼適宜農業發展,他們的糧食產量卻這麼低?

歸根到底就是一個字——水!

龍國非常重視水資源,神話裡就有大禹治水,隋唐時候有京杭大運河,基本上歷朝歷代都把水利工程作為民生首要任務。

到了現在依然如此,現在很多人家裡的老人說不定年輕的時候就參與過水利工程的建設!

龍國這樣子是因為龍國是標準的‘治水型文明’。

要知道,世界上大多數文明的起源都是江河地區,所以很多大型帝國都有豐富的治水經驗。

但是到了印度?

他們本來就是一團散沙,還是靠著侵略者才能把他們篡在一起,他們有個屁的治水文明!

整天說自己是文明古國!

啊呸,印度河都不在印度!

而印度農業發展不好有一定的氣候因素。

印度也是分旱季、雨季的國家,每年雨季降水量能達到全年降水量的60到90。

但是這絕對不是他們發展不好農業的原因。

龍國的兩廣南部、海南島、西雙版納等地方,也都是這樣旱季雨季劃分的地區,但是這些地方的農業都不差!

問題出在哪裡?

水利工程!

原來他們是一盤散沙,沒有什麼水利工程,現在印度還是一團散沙,政府根本管不到各邦做不到統一政令,所以現在印度的水利工程依然是慘不忍睹!

資料說話,現在龍國大概有十萬個水庫。

印度呢?

不到兩千!

其中很多還是小水庫!

卡的上‘大水庫’大概有150座,最大的水庫儲水量26億立方,這個儲水量在龍國連前五十都進不去。

不說用什麼三峽水庫、丹江口水庫、龍羊峽水庫、小浪底水庫這樣的龐然大物跟他們比,就連北都的那個密雲水庫都相當於他們最大的三個水庫儲水量的總和!

關鍵是這些水庫很多都是擺設!

2019年印度爆發旱災,災區範圍內一共有91座水庫,結果這91座水庫裡有65座的儲水量不足設計容量的五分之一,還有七座水庫完全乾涸!只有兩座水庫裡的儲水量超過了設計容量的四分之一!

外面旱水庫也旱,這建了個寂寞?

印度不知道水利設施的重要性?

他們知道,但是就印度人的建設能力?建一座塌一座。

1978年吉拉特邦‘墨丘二號’水庫發生潰壩事故;第二年‘馬丘河二號’水庫垮壩事故淹死一萬多……

啥?那時候太古老技術水平不行?

說點兒近的:2019年桑巴爾湖水壩決口數千人遭災;2019提吉姆大壩潰壩淹了六個村莊;2021安納瑪亞水壩坍塌至少二十人死亡;2018伊杜基大壩洩漏導致四百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