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5章 真的沒法拍成影視作品(第1/2頁)
章節報錯
其實喬治娜說的話代表了很多人的共同心聲。
蕭鵬他們這些人小時候都是看著好萊塢電影長大的,透過那些電影對漂亮國乃至整個西方世界都充滿嚮往。
但是如果最近十年時間好萊塢真的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電影,不管什麼電影都是‘伐木累’、‘政治正確’這一套。
甚至很多電影的核心都已經發生了改變。
比如說著名的《異形》系列,原來在《普羅米修斯》等劇集裡都是反ai的,最好的例子則是《駭客帝國》,但是《異性》新的一部《奪命艦》裡面宣傳的則是ai才是正確的,人類的感情才是拖後腿。
這樣的核心轉變說白了就是他們意識形態的轉變。
好萊塢電影從來都只是一種宣傳工具而已。
但是很奇怪的是:他們電影裡不管拍出多離譜的事情,都會被人自我腦補為‘合理’,國內電影如果拍出類似的劇情就會被奉為‘神劇’。
一個老大媽臨死前不想著陪伴他一輩子的老公和孩子,想的卻是在骯髒船艙裡的睡了他的小痞子,這樣的電影被人奉為‘不朽的愛情’;一個家庭裡四個男丁都被送上戰場這樣的‘吃絕戶’的事情,被他們宣傳成‘為了戰爭做出的巨大犧牲’;在他國搞恐怖襲擊失敗被美化成‘英勇的情報人員深入敵後救出同胞’……
他們就透過用這樣的方式來扭轉人們的認知。
這樣的電影如果在國內拍的話會被人罵死。
蕭鵬還記得《戰狼2》裡出現高舉國旗穿越交戰區的劇情但是被人罵的找不到北,一群人說這是神劇劇情——可是事實上呢?事實證明龍國國旗在外面就是那麼好用!現實中撤僑的時候車上只要掛著龍國國旗就是安全的!
看看那些玩自駕遊的為什麼車身上都要塗著國旗?
用一個蕭鵬自己親身經歷說明:他在喀布林的時候,酒店停車場半夜進去人砸車行竊,整個停車場裡只有四輛車玻璃沒被人砸,就是蕭鵬他們的四輛車。
至於沒被砸的原因?
車身上有龍國國旗!
還有很多影視作品裡出現了很多所謂的‘神劇’劇情。
比如說某部很火的戰爭片,最後有一個主角之一用手榴彈和地方飛機同歸於盡的橋段,這段劇情出現後那部影片也成了‘神劇’——可是事實上呢?這樣‘手榴彈炸飛機’的事情真的發生過,就在半島戰爭時期!
很多時候人們對‘神劇’的判斷都是透過自己的認知,事實上翻越戰史,半島戰爭期間那些特等功臣、一等功臣之類的事蹟,有一個算一個,只要拍成影視作品肯定會被人罵神劇。
隨便舉幾個例子:上甘嶺戰役時,特等功臣功臣張瑞臣和率領一號炮組在兩天時間內持續發射了六百餘枚炮彈,期間他兩次被炮彈彈片擊傷傷可見骨。
這個事情聽起來很容易對吧?
重型榴彈炮炮組標準八人,最低使用標準六人,要完成運輸、裝填、瞄準、發射、退彈等一系列工作。他們炮組則只剩下三人,包括張瑞臣還被敵方火炮擊傷兩次傷可見骨。關鍵是張瑞臣自身還感染瘧疾,兩天兩夜沒有休息水米未進。
平均五分鐘需要扛一枚四十六斤的炮彈完成一系列工作,關鍵是最後兩個戰友也被炸死,第二天幾乎所有的轟炸任務都是他一人完成——還是右手殘疾只憑左手單獨操作的情況下完成的。
這樣的事情拍出來不會被罵‘神劇’?
同樣上甘嶺戰役537.7高地上,特等功臣呂學敏,左眼被彈片炸至失明,左臂被機槍掃斷,單兵駐守七號陣地,擊退敵人十七次進攻,殺敵人數約等於敵人一個連,最後生生的堅持到了友軍救援!
現在老爺子還在世,那妥妥是閻王爺面前蹦迪玩的大神。
他的時期如果被拍成電影妥妥的被罵成‘神劇’。
同一場戰役的另一邊的597.9高地三號陣地,一個第一次上戰場的十九歲新兵和一個重傷傷兵駐守那裡,戰火持續一天一夜,擊退敵人四十一次進攻,最後打死了二百八十多名敵人,那個新兵是以凡人之軀比肩神明的特等功臣胡修道。
這樣的事情拍出來不會被罵‘神劇’?
同樣在597.9高低,十七歲新兵王安全一人扛著數把槍帶著倆戰友滿山跑著和敵人打了兩天遊擊,擊退敵人進攻十五次,僅他一人殲敵152人,戰後獲得‘特等功臣’。
這樣的事情不會被罵是‘神劇’?
第四次戰役的時候,老兵楊樹華帶著倆新兵去了諸鶴山725高地駐防,接到的任務是阻擋敵人一個連隊的五天進攻,而他們手裡只有一天的補給和一個半成品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