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蒙看了看維瓦,又看了看在一邊利茲:“蕭,這是誰啊?怎麼旁邊那個女人看你的眼神像是要吃了你啊?”

蕭鵬聳肩:“我怎麼知道?就是在這裡喝酒聊了幾句。我還真不知道她們是做什麼的。”

這時候利茲開口道:“什麼人啊,竟然連我們希臘現在最著名的象徵派詩人,雅典第一才女維瓦都沒聽說過。”

蕭鵬上下打量一下維瓦後點點頭沒說話。

不過說起來,希臘確實有很濃重的文學氛圍。

按照西方歷史記載,從公元前九世紀開始從《荷馬史詩》開始,古希臘就非常重視文學。古希臘文學更是人類歷史上‘最璀璨的明珠’。

但是這個事情其實經不起考證。

因為古希臘文學壓根就沒有實際證據,最早的成書證據距今也不過三百年曆史。至於現在被稱為‘雅語’的‘古希臘文’,其實也是幾個英國人編纂出來的。

架不住西方掌握著話語權,他們說什麼就是什麼唄。

最簡單的例子:雅典被評為西方媒體‘世界十大古都’高居第二順便一提,世界十大古都只有西安是龍國的,而且把巴比倫都納入其中,而且西安只排在第九),他們把雅典評為‘世界十大古都’第二位的理由就是‘雅典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歷史遺蹟和大量藝術品’,比如說著名的雅典娜神廟,都已經被上升到‘西方文化的象徵’!

可是事實上現在的雅典娜神廟是1801年英國駐奧斯曼大使額爾金僱傭義大利工匠按照英國人斯圖爾特的設計圖偽造的,然後再連著橫飾帶浮雕帶回英國賣錢陳列在大英博物館。

而法國駐雅典副領事富威爾又根據法國人卡雷的設計偽造了幾塊雅典娜神廟橫飾帶浮雕運回法國賣錢收藏到了盧浮宮。

現在大英博物館和盧浮宮的雅典娜浮雕一看就是截然不同的兩種風格,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至於現在的雅典衛城是德國巴伐利亞王子奧拓擔任希臘國王的時候建造的。

就在1834年的時候,奧托一世遷都雅典在這之前,現在的雅典只是一個人口不足五千人的小村莊,名字還是土耳其語跟現在完全不是一個名字,他用西方傳說中的雅典來命名。)然後建設的雅典衛城。

換句話說,現在的雅典就是德國人憑空想象建設出來的。

學建築的學生提起雅典建築群都是滿頭問號,不僅是規劃還是建築手法都是使用現代手段,而且裡面全部都是‘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的建築元素。現在古雅典的‘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真的‘既古典又現代’。

西方不知道這一點兒?

當然知道!

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的《城市地圖集》裡就明確的寫出:‘1834年,雅典被宣佈為新生的希臘王國的首都,並用現代城市設計和紀念性建築對它進行了重建;歐洲的新古典主義將‘古典風格’傳入此地,是一件值得慶祝的盛世;這是認為創造都城的最成功實踐之一……透過對‘古典之雅典’的重新詮釋和定向選擇,歐洲開始樹立‘希臘化’的楷模;借用各種建築和工具概念,試圖塑造現代歐洲所想象的‘希臘身份’。’

還有《希臘旅遊歷史》裡也寫的明明白白:‘雅典衛城是按照德國和法國建築師的新古典主義觀念,試圖重現古希臘城市的簡潔和優雅、幾何形狀的寬闊街道,包括廣場和開放空間,兩旁都是大學、學院和天文臺等莊嚴的公共建築。巴伐利亞建築師加特納壽命在辛達馬廣場的北側建造王宮,而法國人則為此處設計了一座合適的古典主義建築作為國會大廈’。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同屬於雅典衛城的建築卻風格迥然不同的原因。

但是西方人自己都明白,國內一些人卻把雅典衛城吹的震天響,什麼幾千年歷史沉澱。

啊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