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利垂亞東部地區是在厄利垂亞高原,那也是厄利垂亞主要的農產區。

那裡的農田就跟國內的‘梯田’有所類似,基本上就是在山上開墾一片平地進行農業活動——厄利垂亞炸藥廠生產的炸藥主要乾的就是這活。

再加上那邊的道路真的很爛,大型農機根本上不去,所以那邊的農業基本還停留在牛拉耕地人工播種的狀態。

作為一個農業為主的國家沒有農機,這可是個很可怕的事情。

說起來可能有點兒誇張,但是龍國工業崛起還真跟小小的拖拉機有極大的關係!

別看龍國現在工業發達,號稱‘世界工廠’,但是能有今天這個地步可真不容易。

當年龍國好不容易有明智之士建立了基礎工業體系想要發展工業,結果某個老太太拿著一筆買軍艦的錢給自己辦了個壽宴,讓龍國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工業和國防體系留下一個大缺口,導致某個小日子過的不咋地的國家趁虛而入,老太太大筆一揮,老祖宗積攢千年的基業被那小老太太打包送人……

幾十年後歐洲爆發了一戰,這又給了龍國建立工業體系的時機,又有了工業體系的雛形,結果某位禿子又忙著給自己人捅刀子,導致再次錯過了機會:汽車工業曇花一現,協同柴油機廠獨木難支,再加上某個小日子過上好日子的國家還想來再打包一次,結果這次結果就不一樣了!

而前蘇聯當時援助了156個工業專案基本上涵蓋了所有的工業體系,但是當時人均小學肄業的龍國人面對那些工業專案真的是有心無力。

當時大半重工業集中在東北,就是因為那裡蘇聯專家過去方便,簡單來說,龍國第一架飛機、第一輛坦克、第一輛汽車都是在蘇聯專家指導下完成的。

說是蘇聯人造的都不為過!

但是第一臺拖拉機?

妥妥的龍國人自己搞出來的!

龍國第一臺拖拉機誕生於河南洛陽。

這本身就是個奇蹟。

現在的洛陽是個七百多萬人的大城市,歷史古都,可是在剛建國的時候,洛陽人口不到九萬人,就是個小縣城。而且位於中原腹地,遠離東北重工業地區。非常不利於發展。

當年禿子掘了花園口,導致河南民不聊生,而且黃河泥沙在河南製造了大量鹽鹼地,現在河南是龍國第一人口大省,可是剛建國的時候整個河南人口也就二百多萬人。

更悲催的是:好不容易選好了建設拖拉機廠的地址要開工建設的時候,一場洪水直接淹了廠址……

就在這麼艱苦的條件下,龍國的初代工業人拿到了德特54拖拉機的圖紙,然後進行了本土化改造降低操作難度,老一批的工業人就像蕭鵬修破車那樣,用錘子敲鐵皮,用老式車床車零件,生生就造出了第一臺龍國拖拉機。

發動機、傳動裝置、底盤、轉向、懸掛、動力駕駛操縱以及牽引系統全部手工製作!

在一個連基本供電都保證不了的地方能做到這一切真心不容易!

在1856年世界上第一臺拖拉機誕生後的102年後,龍國終於有了第一個拖拉機——東方54,女農機工程師,‘最美奮鬥者’梁軍駕駛這個拖拉機的形象印上了當時的一元鈔票上。

別覺得面值小,那可是當時流通最多的貨幣,由此可見這拖拉機對龍國有多重要!

而東方54的量產這才表明龍國有自主研發生產農用機械的能力。而這款拖拉機真的給龍國出盡風頭,出口世界各國。是龍國農用機械的標杆。

那也是當年唯一一款可以和印度拖拉機媲美的龍國產拖拉機。

這可真不容易。

從上世紀三十年代開始印度就在生產拖拉機。他們擁有全套的西方拖拉機技術。到了今天印度拖拉機銷量還是世界第一。而龍國就只能停靠自己研發。

事實上龍國還有大概二十年的農機停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