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9章 蘇聯時期的機械設計理念(第1/2頁)
章節報錯
蕭鵬揉著自己的屁股,這一路過來差點兒顛死自己。
他實在受不了這一路慢悠悠的速度了,所以選擇摩托車。
這也是科伊達村的主要交通方式,平均每十戶人家裡有一臺摩托車——而且還基本都是前蘇聯集體農莊時期的遺留物。
科伊達村的居民基本上都是當年紅旗農莊的成員。
蘇聯解體的時候,當然也衝擊到了這邊。
很多人選擇了離開,現在這裡的人數不如當年的十分之一,而且當年很多的農莊集體資產也變成了私人資產。尤里剛來這裡的時候就買了一輛摩托車成為他們的交通工具,現在二十多年過去了,這還是他們家的主要交通工具。
這邊的生活怎麼樣可想而知。
<72三蹦子!
老版的!
不得不佩服俄羅斯人,這隻要能用的東西就都不會扔!<72摩托車已經停產六七十年了吧?
這簡直是傳奇中的傳奇了!
在1935年的時候,德國陸軍成立了一個軍用摩托車部隊,軍方要求寶馬、尊達普等三家德國企業研發一款挎鬥摩托車,具體要求就是可以搭載三名乘客,最大負重五百公斤,有越野能力等等等等。
最後獲得軍方訂單的摩托車有兩款,一款是寶馬的r75,一款是尊達普的ks750。
這兩款摩托車對世界摩托車發展都有很大的影響,比如說龍國製造的第一輛摩托車‘井岡山摩托’其實就是尊達普ks750的翻版。
雖然當時蘇聯和德國曾經簽署過《互不侵犯條約》,但是斯大鬍子還是挺有危機感的,準確的判斷出這只是德國的權宜之計,於是蘇聯人也為了和德國的戰爭未雨綢繆做了大量的準備——當然,後面的歷史說明,很多準備都是無用功。
但是有一項他們倒是做對了,那就是他們認識到了機動性的重要性,想盡辦法提高部隊機動能力,其中就包括仿製寶馬r75。
他們從當時的中立國瑞典購買了五輛寶馬r75然後偷偷運送回國進行拆解復刻,於是到了1941年的時候,他們生產出了蘇聯產偏三也就是烏拉爾72。<72和寶馬r75還是有很多差距的。
<72上只就只有少部分儲存了這個功能。他們把寶馬r75最大限度的簡化,兩者比較起來烏拉爾72更加的皮實耐造,做工粗獷到不甚講究的地步。
這也是蘇聯的設計理念:一切華而不實經不起實戰考驗的設計都是擺設!
這也是他們為什麼仿製寶馬r75而不是尊達普ks750的原因:後者製造技術更加精貴,需要大型衝壓機床,而寶馬r75則是用鋼管焊接的車架,製造更方便適合戰爭時期大規模生產!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龍國。
儘管龍國最早的摩托車是仿造的尊達普ks750,但是那車只是曇花一現就消失在歷史長河,被仿製蘇聯烏拉爾72的長江750取代。原因就是因為後者結構更簡單。
為什麼一輛最起碼六七十歲的老烏拉爾現在還能用?
實在是結構太簡單了!
就這麼說吧,一個懂機械能看明白圖紙的焊工,只要有足夠的材料和工具,自己都能造出來一臺這玩意!它採用的水平對置低轉速風冷發動機,至少稍微懂點兒機修都可以拆卸維修。<72真的是在二戰立了大功!因為過於皮實甚至很多戰場上的德國士兵都願意選擇繳獲來的72而不是他們自己的寶馬r75。
而俄羅斯也沒有忘記這款在戰爭時候的神車,雖然烏拉爾這麼多年不斷在發展新車型,總計生產了超過330萬臺烏拉爾摩托!而且在烏拉爾72誕生七十週年的時候重新投產了了代號為‘72’的復古偏三摩托深受市場歡迎,而他們採用那個代號就是為了紀念老版72在戰爭中的貢獻。<72能不開心嗎?
一代傳奇啊,於是迫不及待的騎車帶著尤里去了解放農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