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龍國很多年輕人都沒聽說過阿爾巴尼亞這個國家。

哦,也不對,畢竟社交軟體上經常看到有人的所在地是‘阿爾巴尼亞’——那是因為常用社交軟體上是按照拼音順序排國家名字,阿爾巴尼亞排第一,阿爾及利亞排第二。

現在在龍國的社交媒體上,阿爾及利亞還偶爾會被提到,而阿爾巴尼亞已經銷聲匿跡。

可是如果換到半個世紀以前有人問龍國在國際上最好的朋友是誰?

這個答案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阿爾巴尼亞!

比現在和巴鐵的關係都親密!

當年還有一堆歌頌兩國友誼的歌。說不定現在家裡的長輩還會唱其中一首兩首的:什麼《紅色友誼之歌,同志們,高歌猛進》、《地拉那北都》、《萬歲,偉大的兩國友誼》《阿爾巴尼亞,我親密的同志和兄弟》《歌聲飛向地拉那》等等一大堆。

聽聽這些歌名就知道兩國關係有多好。

當年龍國能重返聯合國,是因為兩個國家在聯合國的時候聯合提出了一份提案,這兩個國家一個是阿爾巴尼亞一個是阿爾及利亞,所以這份提案又叫做《兩阿提案》。

這裡有個趣聞:龍國當年派出了陣容最豪華的外交天團前往聯合國。

這一路過去也很不容易:由於兩國沒有直通航線,外交團是先去東南亞再去法國然後到的漂亮國,而且由於害怕出現意外,外交團還是乘坐兩架飛機前往。

現在有一張喬老先生坐在聯合國大笑的照片,那並不是《兩阿提案》被透過時候的照片,而是外交團第一次出現在聯合國現場的時候,無數記者在拍照,喬老心情大悅,招呼記者說:“來拍吧,不要錢!”

然後就有了那張著名的經典照片。

也就因為《兩阿提案》這個事情,在那個國家龍國和阿爾巴尼亞關係相當的好。

都知道龍國人是全世界最知恩圖報的民族,而阿爾巴尼亞當年也幫過龍國,按說兩國關係應該相當好,為什麼現在這個國家現在卻幾乎消失在龍國人的認知裡?

這就要說當年阿爾巴尼亞那個神奇的領導人恩維爾霍查。

現在像印度、土耳其之類的國家政策讓無數人吐槽,殊不知在霍查面前那些國家都只是小兒科。

霍查有一個響亮的綽號,叫做——‘外交界的泥石流’!

同時拉黑五常的國家見過沒?

卡大佐活著的時候只是得罪五常不是拉黑,這個成就就讓霍查給完成了!

阿爾巴尼亞人和塞爾維亞人其實同根同種,就像龍國的北方漢族和南方漢族差不多。而在歷史上,阿爾巴尼亞可以說從來不是一個國家。

巴爾幹半島的歷史就是戰爭的歷史,阿爾巴尼亞先後被羅馬人、拜占庭、保加利亞王國、塞爾維亞王國、突尼西亞王國先後統治,最後又讓奧斯曼帝國統治了接近五百年,在原來只能算是個地區。

一直到1912年,伊斯梅爾捷馬利領導阿爾巴尼亞人擊敗了奧斯曼實現了獨立,但是直接又讓英、奧、法、德、意、俄六個國家給瓜分,一直到了1920年歐洲局勢變化,他們才終於獲得了獨立的機會成為一個國家。

也就因為這點,所以前南領導人鐵托一直希望阿爾巴尼亞加入南斯拉夫。

但是霍察非但不願意加入南斯拉夫,還一直跟南斯拉夫索要科索沃地區,理由就是科索沃地區生活的都是阿爾巴尼亞人。

儘管這個事情搞得雙方很不愉快,但是同為shzy階級兄弟,南斯拉夫還是對阿爾巴尼亞伸出了援手。

二戰後的阿爾巴尼亞跟同時期的非洲國家差不多,而南斯拉夫在那個時期在資金、工業、消費品等各方面給阿爾巴尼亞提供大量援助。以至於曾經有一個階段,阿爾巴尼亞的生活水準要高於南斯拉夫!

這個事情導致現在幾乎所有原來前南斯拉夫國家對阿爾巴尼亞的態度都不算友好——他們認為是自己勒緊了褲腰帶才有了當年阿爾巴尼亞的快速發展。

當時阿爾巴尼亞絕對沒有對南斯拉夫客氣,什麼東西就是一個字‘要’,大到鐵軌機械,小到衣裝鞋帽,甚至連小學生的練習本都要南斯拉夫提供。當年阿爾巴尼亞讓南斯拉夫提供酒水,索要的數量超過整個阿爾巴尼亞人均需求量的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