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世紀末,亞洲的局勢和現在其實是很不一樣的。

當時亞洲有‘四小龍’、‘四小虎’的說法,六十年代崛起的新加坡、泡菜和龍國兩島被譽為‘四小龍’,八十年代崛起的馬來、印尼、泰國和菲律賓則是四小虎,這八個地方是亞洲經濟最好的地方。

他們承接了發達國家轉移來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什麼紡織、電器組裝、塑膠加工之類的,gdp年年暴漲。

而到了九十年代蘇聯解體冷戰結束,西方國家就把目標放到了那時候崛起的亞洲——收割韭菜的時候到了!

帶頭的就是猶太人索羅斯和他的‘量子基金’。

讓當時的亞洲人玩生產可以,如果玩資本?西方是祖宗!

用泰國做例子就好。

那時候‘四小虎’都是全面開放金融,允許自由兌換外匯,而索羅斯就跟泰國當局貸款大量泰銖。

對於這個事情泰國方面是樂於見到的:這個能賺利息啊!

而索羅斯拿到泰銖後直接全部拋入市場換成美刀。

現在稍微有點兒金融常識的人都知道:大量貨幣進入市場會導致貨幣貶值。而貨幣貶值就造成了投資者恐慌接下來繼續拋售泰銖,雖然泰國想要穩住貨幣價格,但是這個事情依然造成市場恐慌,然後外資大量逃離,最終泰銖大規模貶值。

而這時候索羅斯就可以用一點點兒的美刀買回泰銖還給泰國,然後自己賺到了鉅額差價。而泰國則陷入萬丈深淵,大量的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都宣佈破產,大量資產嚴重爆發。

從泰國開始這場金融危機席捲東南亞,什麼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都陷入危機,‘四小虎’全軍覆沒,到了今天也沒發展起來,結束了那個亞洲高速發展的年代。

而這套方式時至今日一直都很好用,利用匯率來破壞他國經濟也是國家之間的常用手段。

但是他們都不是最慘的。

最慘的其實是泡菜——直接把國家給賣了。

當時泡菜經濟發展過熱,那些商業巨頭都是舉債擴大生產,一個個的都是債務纏身。

而那時候的泡菜還比較特殊,那時候泡菜的所有商業銀行都是在政府裡手裡,所以政府也就是這些債務的擔保人,而當時泡菜銀行的錢是他們政府從漂亮國和霓虹國借來的。

金融危機一爆發,西方銀行就逼著泡菜企業還債,對他們停止貸款導致很多企業資金鍊斷裂宣佈破產,很多財閥在那個時期沒有堅持下去消失在歷史長河。

關鍵是貨幣迅速貶值,短短一個星期來了個‘腰斬’!各種因素加起來泡菜銀行到了破產邊緣,因為他們的銀行是國有的,所以他們的政府也面臨破產。

為了平緩危機,泡菜也不是沒想辦法,而他們其中一個辦法就是被公知津津樂道的‘捐黃金’:當時泡菜總統發出呼籲,讓老百姓捐出家裡的黃金應對難關,於是有了三百萬老百姓站出來拿出自己家裡的金飾捐出了二百噸黃金。

公知天天說這事兒來宣傳泡菜人民多團結,大傢伙一起幫助國家渡過難關走出危機巴拉巴拉的。

但是這個事情聽聽也就算了。

先不說這麼算的話每人需要捐七十克黃金,也不說五千萬人口的國家裡三百萬拿出黃金的比例是否靠譜,就說二百噸黃金的價格。

在那個時候二百噸黃金的價格還不到兩億美刀,在泡菜國一千多億的債務面前真的是不值一提!連零頭的零頭都不到!

那麼泡菜是怎麼度過那次經濟危機的呢?<f借錢頂過的經濟危機。

問題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從來都不是什麼慈善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