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神奇的造假技術(第1/2頁)
章節報錯
蕭鵬其實很不明白為什麼有人喜歡油畫。
像龍國的畫家,同樣是畫山水,不同的畫家畫出來就不是同一個感覺;同樣畫人物;不同的畫家畫出來也是不同的風格。
而油畫裡同一個流派裡的畫家風格都是如出一轍。
比如說像什麼達芬奇、波提切利、倫勃朗、維米爾、雅克路易大衛、拉斐爾、安格爾這些古典主義畫派的代表人物,如果把他們的作品放在一起不告訴誰是誰畫的,很多外行都會以為這是一個人畫的。
他們的作品實在是過於相似了!
尤其是維米爾還是倫勃朗的小迷弟,在他的早期作品裡有太多倫勃朗的影子經常會被人誤認為是倫勃朗的畫作。
比如說海牙皇家莫里茨美術館收藏的那幅《戴安娜和她的同伴們》,裡面的‘狩獵女神’戴安娜其實就是和倫勃朗畫作《拔示巴》不能說毫無差距吧也要說完全一樣。
基本上就是給《拔示巴》裡面的人穿上衣服換個方向而已,人物神態、動作、五官表情那是完全一樣!
外行根本分不出來。
至於繪畫技巧?
大家都大差不差,就算有細微差距也都被後人用了三位數的時間給研究的透透的。
從技巧上模仿一幅畫真不難。
事實上範米格倫也畫過達芬奇等古典主義畫派的畫家作品,只不過少一些而且沒有維米爾出名而已。
就像蕭鵬說的,任何一個美院學油畫的學生基本上都能臨摹出那些大師作品。
連這都做不到還上什麼美院?
張學友‘吃屎啦你’表情伺候!
那麼到底怎麼區分這些大畫家作品區別呢?
除了簽名、技巧之外最主要的方式是從顏料!
在那個時期想要學油畫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自己配置原料。
就像古時候的道士煉著煉著丹走上化學一路一樣,一百年之前的油畫家想要學畫先學配顏色。比如說用鉛和錫調配出黃色、把象牙燒製後來製作黑色等等。每個畫家使用的顏料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調配所以會有很大的區別。
最好的例子就是畫《日出》莫奈和畫《吶喊》的蒙克這哥們的經歷比梵高還慘)。
這倆人歲數大了後眼睛都出現了問題,他們的後期作品用的顏色和早期作品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他們眼中的顏色已經和別人眼中的顏色發生了巨大變化。
也就因為他們需要自己調配顏色,那時候的畫家稍微走偏一點兒就奔著化學家去了。
範米格倫為了造假那可真的是使出渾身解數,估計是差點兒成為一名化學家。
他買了不少二百多年前不知名的小畫家的作品——這玩意真不難買,什麼落魄貴族家的肖像畫之類的不能說滿馬路都有吧也是隨處可得。
他這麼做的目的是用維米爾時期的畫框和畫布以及框釘,把上面原來的畫作剷掉然後開始在老畫布上作畫。
事實上在沒有‘碳14鑑定’等高科技手段之前,鑑定畫框和畫布也是鑑定油畫真偽的重要依據。然後他就需要自己調製出和維米爾使用的相同的顏料。
而這一步也讓他差點兒走上化學家的道路。
維米爾的作品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的顏料調配,想調出來和他同樣的色彩難度相當之高!
而且就算調配出來了怎麼做到顏料老化又是另外一個問題:像這些古畫的顏料會脫水硬化,也就是俗稱的做舊,而且顏料脫水硬化後還會產生不規則的裂紋,而且這些裂紋裡還會有歲月留下的灰塵,這都是範米格倫要考慮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