嬸嬸不愧有十幾年的紡織經驗,自從坐上了許平安設計的紡織車,沒多久就熟練掌握了它的運用。

除了她自己,她還教會了其他女工。

“啊,好快!”

“這效率也太快了吧!”

“…………”

不得不說,嬸嬸其實還是個管理好手。

除了紡織間,其他工序嬸嬸同樣管理的井井有條。

二十多名孤女中。

嬸嬸安排了五人負責處理漚麻。

就是負責將苧麻切碎、浸泡並完成發酵。

讓苧麻的纖維軟化,並提取出麻絲纖維。

然後再用大鍋將這些麻纖維煮熟,讓其更加柔軟貼膚。

隨後,便進入紡線工藝,嬸嬸在這個環節安排了9名女工,負責將處理好的麻纖維紡織成線。

許平安設計的紡車,是效率更高的多輪紡車。

大晉常用的紡車只有一個紡輪,而許平安設計的紡車,卻是有三個紡輪。

紡線效率自然也是普通紡車的三倍。

之後,紡好的麻線便會被送入織機組。

這裡是許平安麻坊工坊的核心區域。

孤女們如今操作這種改良工具還不夠熟練,紡麻的效率還只有普通紡織機的兩倍。

相信等過些時日,她們用熟練後,定能將工具操作的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到時候,保準讓她們體驗到雙倍快樂!

大晉朝一端麻布,長十三米,寬一米五。

之前即便是嬸嬸這種紡織好手,獨自一人全力紡一端布,也得七八天的時間。

而許平安的工坊如今使用的是十二小時三班倒的工作機制。

將村中孤女的多餘勞動力徹底利用了起來。

改良紡織機的效率又極高。

紡織一批的時間,縮短到了驚人的一天。

而每名女工每天只需支付10文錢的報酬,管兩餐飯。

許平安簡單估算了一下,現在一端麻布的行情價格是800文。

而布莊收購價格在600文左右。

在許平安的工坊,算上苧麻和人工,一端布成本撐死100錢。

即使算上給孤女們管飯的額外成本。

一端布的成本也就120文。

也就是說,許平安工坊一端布的純利潤達到了驚人了480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