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調教的方式有很多,一些暴脾氣的導演,就算成名藝人也能罵哭。

在片場,導演掌控一切,投資、劇本和劇組三方都需要導演協調好,面對的事都是一團糟。

如果藝人身上再出現問題,導演無疑會更頭疼。

《那些年》的劇組雖然小,但班上的很多人都還是學生,問題分攤下去柏雪王津這些人處理起來根本沒什麼經驗。

再說李若佳能拿到這個角色,很大程度上與他有一定的關係。

所以這個難題,陳夏只有自己攬上身了。

相對而言,陳夏的耐性已經是很好的了。

擱在正式劇組,李若佳試鏡時候的表現根本過不了關,陳夏也是考慮她出演過的林洛雪,才讓她來試試。

可現在的李若佳,單純得有些過分,跟《一起同過窗》中的林洛雪完全不是一個檔次。

李若佳若是表現不出鄧小琪那種塑膠姐妹花的神髓,鄧小琪的人設就跟沈佳宜沒了什麼區別。

那鄧小琪這個角色,就沒有了存在的必要。

但透過昨天陳夏在試戲時的觀察,他發現這姑娘不是不會演,而是走進了體驗派的死衚衕,非得情緒到了才能有所表現。

就剛剛他拿起相機的一瞬間,就在李若佳臉上看到了這樣的情緒。

陳夏還是沒理她,跟高元元把沈佳宜這個角色從頭到尾的剝析了一遍。

“校園裡的戲份,你自己的形象就很好了。不過到後面你跟孫師兄的戲份還有不少的挑戰,試鏡的時候光看你的形象了,你現在也試試吧!”

“那表演那一段好呢?”一頓飯拉近了不少距離,高元元也漸漸的放開來。

“就來沈佳宜高考失利後的那一段哭戲吧,無實物表演就好了。”

高元元聞言,本來笑意盈盈的臉色頓時垮了下來。

“那裡的臺詞我不太熟悉!”

陳夏把劇本翻開,找到那一段,“沒事,你照著念就好,不過情緒要表現出來,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假設你高考沒考好,或者沒被北影錄取你會怎麼辦。”

高元元點了點頭,拿著劇本看了一會,臉色雖是垮著,但卻憋不出那種想哭就哭的情緒。

陳夏從相機後抬起頭來,“照著劇本念,一遍遍的念,我要得不光是表情上的情緒,也要臺詞裡的氛圍。”

原版的陳妍溪,在這一段的表演上其實是不合格的。

陳妍溪在這一段大多數時間裡都低著頭,根本沒能將沈佳宜高考失利後的委屈演繹完整。

高元元拿起劇本,開始小聲的唸了出來。

“從初中到高中,我都只會讀死書,可還是沒考好……”

陳夏聽到她有些平靜的語氣,皺著眉頭,“聲音稍微大一些,再上點情緒。”

高元元繼續讀著臺詞,連續練習了十幾遍之後,陳夏才讓對方停下來。

“先停一下,你現在的情緒依舊不到位,想一想自己最傷心的事情是什麼,儘量要哭出來才行。”

《那些年》全片中,這一段可以說是最考驗藝人演技的地方。

從在海灘上笑著流淚的開始,沈佳宜從一個單純的女孩變成了逐漸接受現實的少女,這其中的變化,需要演員在情緒上一步步的遞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