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找到高元元,陳夏算是鬆了口氣。

《那些年》的亮點都在女主身上,如果北影真沒有形象貼合沈佳宜的演員,這部戲拍出來必然會大打折扣。

女主定下來,只要等導演學院的短片展映之後,班上的人都騰出時間來,也就可以籌備開機了。

以往導演學院的畢業作品展映有兩次,第一次屬於校內展映,會邀請學校各系的領導教授們參與點評,然後選出最為優秀的短片,去參加第二次的國際學生影展。

而所謂的國際學生影展,也是由北影承辦,參加影展的作品基本上也都是國內各大高校選好送過來的。

雖然這個影展也允許國外的畢業作品來參展,但是近幾年送來參展的國外作品寥寥無幾,久而久之這個國際學生影展,就成了國內導演系畢業生的一次競技。

只不過這個時空裡多了香江和臺島的參展作品。

前世王津的《在別處》拿到的就是這個獎。

在北影承辦國際學生影展的同時,國內第一聲春雷燕京大學生電影節也隨之開始。

不過大學生電影節卻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

燕京大學生電影節被譽為國內電影界最具國際水準的大獎,其面向的是整個娛樂圈,其性質跟金雞百花這些基本沒有什麼區別。

只是大學生電影節選出來的作品,更多是面向年輕人和大學生這個群體,而不像金雞百花這些面對的是整個社會群體。

前世的陳夏在畢業之後的很多年裡,就沒少把作品送到燕京大學生電影節,只是從頭到尾連個鼓勵獎都沒拿到過。

而這一次卻有所不同,早在陳夏跟方新華溝通學校經費的事情時,他就得知《舍與得》已經被送到了燕京大學生電影節。

北影雖然忙著辦自己的國際學生影展,但在燕京大學生電影節評審團中的分量卻不輕,像鄭動天教授和田莊莊這些人,都是燕京大學生電影節評審團中必不可少的人物。

《舍與得》能不能在短片單元有所斬獲,陳夏也不清楚,但至少北影承辦的國際學生影展,一個優秀獎是跑不掉的,要不然陳夏也沒有底氣去找方新華談經費的事情。

時間來到11號早上,整個導演班的學生都被方新華叫去幫忙佈置校內展映的現場了。

不過等陳夏剛和魏東王津來到學校大禮堂的時候,方新華卻把他叫了過去。

“展映結束之後你跟柏雪要上臺發言,等現場佈置好你回去好好準備下,別在發言的時候出什麼亂子。”

雖然學院裡明面上讓學校其他系的領導教授們都參與進來,但是私下裡其他的院系也要遵從導演學院的意見。

所以校內展映開始之前,誰的短片能上,誰的短片不能上,早就已經有了定論。

這一次的展映,更像是一個過場。

“好的,方老師!”陳夏點了點頭。

方新華又叫住了他,“對了,你們那個電影的事弄得怎麼樣了?”

“前期的籌備和選角基本上都沒什麼問題了,等學校的影展過後就能開機。”

“那就好,不過你也要有個準備,大學生電影節進入評獎階段後,要能抽出一些時間來。”

陳夏再次點頭。

方新華提醒他倒不是《舍與得》已經進入評獎階段,但是以《舍與得》的質量,卻有很大的可能。

等方新華離開,魏東和王津也都走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