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韋陳雖然不懂農業,但也能聽出來項小虎說的有道理。只要地方管理認真的具體落實上級政策,這些相關農業的提意,將會給農業經濟發展帶去極好的成效。

接下來,主持人韋陳邀請國家農科所的陳浩發言。

陳浩是個戴著厚厚眼鏡的知識分子,四十左右,白皙的面板讓人一看就知道是辦公室工作人員,很有學者範。

他在剛才有兩次身子前傾的舉動,韋陳看到了,但做為主持人,他要把控整個直播過程的節奏,把主要的黃金時間都放在主要嘉賓被採訪者的身上。

剛才項小虎的講話差點沒嚇著他,他必須讓主嘉賓冷靜一下。

所以,他請躍躍欲試的陳浩談談對農業發展的看法。

陳浩扶了厚厚的眼鏡,把話筒拉得靠近一點,然後看了一眼自己面前的一張紙,慢條斯理地說道:“我先說一下智慧農業吧,這一點我跟項先生有不同的認識。

智慧農業目前剛剛開始,只在魯省有幾個試點,並沒有進行規模性培育。

首先,它並不是項先生說的那麼簡單,智慧農業是以資料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資訊科技為手段,具備預測預警和最佳化配置資源的功能屬性,是農業現代化的高階形態。

它是一個科學的系統工程,其包含了農資管控、智慧園區的建設、標準化生產、食品安全質量把控、電子商務平臺、精準的物流配送等幾大方面。

從智慧化生產到資訊採集,再到網路營銷,是一個線下生產線上銷售到實物配送全產業生態的農業高科技專案。

非一句資本進入農業搞投機經濟可以概括,項先生的觀點實在過於偏頗。

第二點,項先生提出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問題。

以目前的科技技術,如果需要,我們完全可以用有機肥加微量元素化肥進行解決,完全沒有必要危言聳聽製造焦慮。

至於說農民的生產生活,古人猶知逐水而居,目前我們城市化發展的程序還在推進,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農民自己也會跟隨資本的落地進行自我選擇,當城市化達到一定比例,農村的土地養活不願意搬遷或者沒有條件搬遷的農民,也不會成為問題。

所以,以我看,智慧農業雖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它必將是科技農業的終極形態,是為大勢所趨,必然的歷史走向。”

陳浩說完,還回頭跟身後的幾個人點了點頭,好像那幾個都是支援他的人。

不愧是專業!

國級農科所的副主任陳浩,農業科技一級研究員,還真不是浪得虛名,邏輯清晰言詞有據,一番精彩的講話很具說服力,引得觀眾席傳出一陣私語聲。

主持人韋陳也誇獎陳主任講的不錯,讓人放佛看到了未來農業的光明景緻。

回過頭,韋陳看著項小虎說:“我也覺得陳主任描繪的農業更具現代化的特性,項先生對此怎麼看?”

項小虎搖頭一笑,說:“我也覺得不錯,美好的前景似乎正在向我招手,就像農場裡養的白羽雞,一輩子都活在光明的燈照之下。”

陳浩看著項小虎問道:“項先生的意思,是我閉門造車目光短淺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