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章:家族本位(第1/2頁)
章節報錯
項小虎知道,娘說的話,是爹的意思。這也從側面證明,爹還是沒爭過娘。
時間走到現在,再回頭去看,項小虎懷疑,當初爹的消沉,許就是知道了金家的存在,並反抗外公的安排,做出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決定。
娘說的散,爹跟他說過。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癢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我們最早是家族本位存在於社會之中,一個個家族組成起來,形成了國家。人的精神以家族為繼立,即死之後其魂猶在。這,就是傳統的家族本位。
從祖宗的傳統哲學角度而言,家族本位賦予個人的精神寄託,便是民族精神的組成和縮影。
民族精神是以家族本位精神衍發出來的認知共同體。
而隨著時代的前行和發展,我們進入了以資本為主導的市場經濟社會。於是,個體的價值越發得到社會的承認和重視,並逐漸凸顯出來,成為大家競相學習和推崇的榜樣。
於是,人們紛紛拋棄了傳統家族本位的約束,更注重個體本位的形成和發展。
殊不知,市場經濟資本化的力量,不但瓦解了家族本位的存在和意義,同時也瓦解了家族本位的神魂核心。
個體的存在便因此,失去了家族本位賦予的精神基礎,從而淪為一個個物慾的個人。
隨著資本化市場經濟的發展,逐步毀掉了祖宗“齊家、治國、平天下”哲學精神中的第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齊家。
一個個個體,脫離家族之後,最多是一家三口,還談什麼齊家?
齊家是根基,是團結精神形成的基本要素。沒有這個根基,就沒有其死之魂的精神依託,更遑論之後的治國平天下。
虎子爹跟虎子說起這個事的時候,還強調了計劃生育這件事,現在看,是一把雙刃劍,它不僅僅限制了人口的增長,也毀掉了家族本位的存在。
所以虎子娘說,金家和葉家將和現在社會上其他家族一樣,走到最後,該散的散,不該散的也得散。
社會發展程序是泱泱大勢,非人力可以左右。
金家一旦走出來,就避免不了,散!這個客觀必然的事實。
關於這個情況,項小虎跟金巧兒聊過,金巧兒黯然長嘆,說:
愛新爵羅家族早已四分五散,他們這一支,現在也是葉赫那拉當家,想要走出大山不也得在你師父監督之下。玉禎那一支也一樣,不是馬中原父親也是田國紅那邊的人看著。
到如今,家裡就我這麼一個女孩,還談什麼以後。
現在的想法就是,把他們都帶出來,適應現在這個社會,能過上正常人的生活,不再受飢寒之苦,就是積德贖罪了。
說到積德贖罪,金巧兒趴到項小虎懷裡哭了。
:爺爺說,當年不只喜塔臘、赫舍裡、薩克達,鈕鈷祿、作必祿、瓜爾佳,哪個族裡沒有不想做立憲皇帝的人。葉赫那拉執掌權利那些年,很不得人心,把人都得罪透了。
當時大家都知道國壽已盡敗亡咫尺,有野心的就想反,有心機的就想逃,有關係的就投靠勢力,早就不是一條心了。
剩下這些人,哎~,早些年我們家負責軍馬,在山裡有藏身的地方,大家就說先躲起來。
當時承清那一支就剩四口人了,他們也攢了一些錢,跟著一起往北跑,沒到地方就剩額姨自己了,她便嫁了阿瑪,開始當家,一直到現在。
額姨說了,咱倆成親之後,家裡籍冊就交給我,讓我拿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