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奇怪的言論(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個社會現在有很多奇怪的言論主導著農業的方向和方式,比如,我們的大豆缺口有多少,我們的玉米缺口、小麥缺口,總之,我們的糧食突然就不夠吃了。
不夠吃了怎麼辦?兩個辦法,一個辦法是進口,一個辦法是使用化肥。
而使用化肥就會破壞土地的有機質和微生物,病蟲害就會加劇,然後再使用農藥,農藥同樣會破壞土地的成分,就這樣我們的土地就進入了惡性迴圈。
說缺口的這些人,主導這件事情的那些人,可不是在座各位這樣的身份,他們了不得呀。
不要看什麼專家說,專家並不能決定生產方式,你們懂吧?
都看電視吧,農業頻道天天教你怎麼使用化肥,怎麼使用農藥,怎麼做無土栽培,在一切以發展經濟為目的的今天,這些必然不是憑空來的。”
“而我們想要改變這些,僅靠一個企業的公信力是難以做到的,很難。
在所有人都在支援土地開發的今天,所有資本都在玩虛擬經濟的現在,誰會支援我們呢?
我想,我們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究竟房地產吞沒了多少耕地,才會造成今天什麼糧食不夠吃的局面。”
“所以,這種情況下,土地的改良小而且少,就像我們賣點菜還可以,要是大面積來做,就怕有人會狗急跳牆。”
項小虎頓了一下,繼續說:“這不是多少錢的事,因為就土地而言,我們根本上就說的不算。”
接下來項小虎把形勢的嚴峻好好說了一下,連祁紅都跑來一起聽。
農業生態鏈已經被破壞的極難修復!
比如養殖,養殖需要大量的飼料,可飼料的來源呢?飼料的原料幾乎全是化肥催生的,也就是說,飼料本身就非有機,怎麼能養出有機豬。
比如種植,種植不使用化肥就需要糞肥,而現在的糞肥,不用說牲畜,就是人的,也有大量的抗生素成分。
像砬子村這樣的情況,少之又少,裴德斌跑遍穆丹,都沒有找到這樣同樣條件的農村。
所以,為什麼有些生豬你知道他用的是生態養殖方法,但豬肉一樣沒有小時候那種香味。
糧食也一樣,即便他不用化肥農藥,口感也差好多,因為糞肥的成分不一樣了。
現在裴德斌正聯絡農業專業的科學家, 研究糞肥的科學發酵方法。
要改良土地,首先要改良糞肥,改良土地的有機質含量。
這多難!
農業生態的相互影響如果要改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
最後項小虎還是安慰大家,“至少我們在改變,至少我們自己三分地和雪峰的農產品還過關,後來裴德斌也找到一些開荒的好土地,以及林業條件飼養的生豬。”
“可是原料來源遠遠不夠,是嗎?”安欣問。
“不夠,比如我們大規模生產豆油,醬油.。這種大品類消費品,不夠。”
“那你應該想從小的做起吧?”安欣又問。
項小虎看了她一眼,笑了一下,“是的,我們需要從小開始,需要時間,比如砬子村的農家醬,只有原料供應得上,才能量產。”
“小的你不是也需要錢?”安欣不忘初始,盯住不放。
“你的生鮮應該和虎旗的盈利一樣吧,這些都需要儘快發展起來,我們安家可以在申城全權代理。”
安欣終於說出來她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