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這事你怎麼知道?”祁紅跟著買菜的大媽問。

大媽回頭看了一眼祁紅,帶著點驚訝:“你這天天玩手機的年輕人不知道麼?”

祁紅哪有時間天天擺弄手機,那都是無所事事小孩才做的事,玩手機?她倒是得有時間啊。

“阿姨,我不怎麼擺弄手機。”

“哦——你這樣孩子還真不多見,那我就跟你說說,這可都是上了報紙的......”

祁紅猜大媽一定是空巢老人,因為她每樣菜都買很少一點,並且很愛聊天。

事情跟祁紅預料的差不多,傳播是從最早送菜開始的。

剩菜不賣,送人,這沒什麼稀奇的。

可是雪峰生鮮幾乎一天一車那麼送,送了不到一週,事就在穆丹傳開了,至少民愛區幾乎就沒人不知道了。

甚至有好奇的,大老遠跑來就等著雪峰生鮮關門送菜。

雪峰生鮮送菜就是一人一袋,也許幾根黃瓜,也許兩小捆小白菜,或者幾個土豆。

年輕人或者還不留意,可是中年人、尤其老年人把菜拿回去一吃,馬上就發現了——

這是真的純綠色食品。

蔬菜上了化肥和沒上化肥的口感完全不一樣,簡簡單單就一根黃瓜,那種催生長大的黃瓜根本就沒有雪峰生鮮的這種味道。

當然有好信的,就在朋友圈裡傳起來這件事,一時間雪峰生鮮銷售最快的就是水蘿蔔和西紅柿,年輕人都把這些買回去當水果吃。

吃完了還曬圖。

有些事就是這樣,你也買西紅柿,一元一斤吧,你好意思曬圖麼?我也買了,兩元一斤,我就曬圖,嗯,雪峰生鮮也就那麼回事吧,今天買了二斤嚐嚐。

就是顯屁!

這些都沒什麼稀奇的,祁紅就奇怪李雪峰他們是怎麼做到下面這一點的。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來雪峰生鮮買菜形成了這樣一個傳統,如果一樣蔬菜僅剩一點了,最好就別買走了,因為老闆會在關門前把這些菜打包放到門口,給那些買不起菜的人免費拿走。

這種你在店裡吃點不用花錢和僅剩一點菜不要買走的事,都沒刻意標明,但來的人都不自覺的執行,隱隱就形成了雪峰生鮮的一種人文文化。

尤其吃點不用花錢這種事,只寫在量大的黃瓜這裡,其實沒幾個人好意思白吃,更沒人敞開肚皮一直吃。

事實上根本沒幾個人會吃,祁紅吃是根本不拿這些當回事,宋平現在沒事還帶個小女孩去大東喝咖啡呢,一樣還不是都算她的帳。

如果她是一個顧客來買菜,怎麼好意思拿起來就吃。

拿走剩菜的未必就是買不起,但有的人就喜歡省下這點小錢。可你要是吃慣了,明天沒撿到剩菜怎麼辦?

不還得進店去買。

祁紅不得不服,就這一招,雪峰生鮮一下就把人抓得死死的。

這種無形中的小親近,對買菜大媽的殺傷力太大了,尤其在冷漠到不相往來的城市中。

剛剛的好說話的大媽不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