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鴻運城中的一座學堂裡,新來了一位教書先生。

新來的教書先生剛上任,一位老教書先生便立即退休,那一刻新老兩位先生聊了許久,從那之後學堂陌生了許多。

那位姓於的教書先生,大家都叫他於先生。於先生教書時從不用板子打人對於那些不聽話的學生只是讓他們站到外面,不打也不罵。

這日午時,於先生講著昨日未講完的課文,雖然知道快要講完了,但孩子心裡十分焦急。

有一個孩子穿著縫補且破爛的衣服趴在窗臺上,眼睛一直盯著那位於先生的臉,但他沒有進去,就這樣趴著不敢打擾先生講解課文。

…………

episode(插曲)

少年

鴻運城裡有一條街,名為泰安,而在街邊住著一個窮苦的少年,此時少年正按照習俗在破爛的木門上貼著福字,嘴裡還唸唸有詞。

少年姓梁,名槿,爹孃早逝,周圍的親戚也不原意領養只是湊了些錢就沒有再去管了。這座城曾負盛名,只不過這一任城主遠沒有上一任那麼優秀,幹過許多的事都給搞砸了,但好在人們的吃穿還是沒有問題。為生活奔波的少年每天都會尋找一份差事,但因為年齡的原因無法長久的工作而是每天干份零活去賺取一天或幾天的生活費。

梁槿貼完福字後進屋搬出一條登子,從灰色的紗布中緩緩的拿出一份蛋糕,時代是進步的,而最近十分流行這種吃食,其實他很想知道這到底是誰製作的,黃色中還帶著些褐色,簡直太神奇。

今天是過年,少年靠著積攢了幾天的零錢買了這份蛋糕,雖然很好吃但已經花光了用於過年的錢,對此他並不後悔,錢可以掙,但有些東西可是很難吃上一口。

就在前幾天,來了一個外鄉人在此營生要招五六個童工雖然工錢少但管飯,梁槿想在正式招聘時去碰碰運氣。曾經他投奔一個親戚,只可惜他們一家並不喜歡自已,什麼髒活累活都讓他做,最後被趕了出來,唯一的好處就是煉出了個身子底。

……

天微亮,梁槿便已起床,開啟房門還未洗瀨就飛奔出門,正在這時旁邊的領居也開啟了房門,一個婦女伸了伸懶腰,此人正是梁槿的老領居,居說也是從外地來的,來此做著一份營生,剛出門的婦女看到了準備出門的梁槿於是便打了一聲招呼。

梁槿回應了一聲,一路跑向南面,泰安街便在鴻運城的北邊,而在南邊則有人營生著透過從外邊送來的特件再送往特定的人家門口,梁槿的任務則是搬運這一過程,梁槿與對方說好後,搬一件按路程付錢。

梁槿走過東安街時聽到了陣陣朗讀聲,這是座學堂,聽說是前任城主建的,而裡面的老師則是從長安請來的,不過老了要退休,但還好最近又來了一位老師姓於,他的學問好像並不比老教師差脾氣也很好。只不過梁槿現在沒空所以沒有去看看。

再住前走,梁槿走過一座石碑地,有二十八個石碑,上面刻著許許多多的人名,從這座城的建造者再到上一任城主,只有這一任城主死才能將名字刻在上面,路過這的外地人都喜歡稱其為“墓碑”。

其實在很久以前並不是這樣稱呼的,只不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便有了墓碑這個稱呼,而且每一年都會有人來將模糊的名字重新刻上去。

此時梁槿繞道而行,從遠處看這座石碑地真的很像一座墓地。走過石碑地梁槿來到一條河,這裡是城外與城內的分界,今天梁槿望向不遠處便密密麻麻的人群,男女老少基本都在,有進來的還有出去的。

此時梁槿望向同在河對岸的外地人,兩人隔著一條河。

而對面的外地人朝河邊走去,一隻腳懸在河面上,就在快要沾到河水時,外地人臉色突然一變,快速收回那隻腳,恐懼的望著那條河,擦了擦額頭的汗行了禮緩緩的離去。

梁槿微眯著眼用腳踩了踩“護城河”發現沒有問題,他便想起那個傳說,護城河之外是屍骨,之內是保護。

在遠處的城門口,守門人開門後每個人都會交出一枚獨有的銅幣,守門人看過後便會放行。

進入之後那些人分為四批,男女老少,一個一個從城門進入,在出來之後這些人明顯少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