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管理法則
章節報錯
望著自己畫的草圖變成了實物,十分驚歎羅百義的手藝能夠將釀酒的傢什變得更加靈巧而實用。
從巨大的木桶裡舀起一瓢新釀的酒水來,放在鼻尖嗅了嗅,便點了點頭。
劉病已這一個小小的動作,就讓工坊內的年輕人們沸騰起來了。
他們成功了。
羅百義完全忘記了對主公的違逆,私自從糧食漚發開始製作。
劉病已就是擔心這臭氣縈繞,所以才讓蘇百義只是從旁側購買酒水,拿回來蒸餾提純。沒想到羅百義算了一筆賬,覺得還是比不了自己釀造。
他掌握著香水的蒸餾技術,就不信這區區酒水就製作不出來。
“主公,這酒糟的氣味確實不好聞,老夫已經在鳳下村選了一個地方,那裡四周全都是山林,釀造出來的氣味也不會蔓延到村莊。如今的工事已經快完成了。不幾日就能把作坊搬去那兒。”羅百義率先承認錯誤,要不然等到主公發火,就沒有餘地了。
劉病已點了點頭,還是囑咐到:“要建一個小塘壩,把泉水引出來。用過的水也不能四處流掉,要圈起來,用牲畜糞便漚了當肥料,可是難得的肥土利器。”
“是,主公,老夫照辦。”
談及白酒的濃郁醇厚,劉病已又傳授了一些調香的注意事項。
看著眾人忙忙碌碌,劉病已心中慨嘆,這下,誰再說白酒古法釀造傳承千年是假的話,那真是自欺欺人了。
前生的他知道,白酒的歷史起源於蒙古人西征帶回來的阿拉伯蒸餾器。本質上,白酒比玉米和辣椒傳入華夏相差不多。什麼傳承經典千年了還是什麼唐代宮廷用酒,純屬扯淡。白酒還沒誕生呢,就成為宮廷玉液?
雖然蒸餾技術是舶來品,但白酒確確實實是華夏的國粹。制曲加上固態發酵工藝可謂全世界獨有。醬香型的白酒製作過程中,透過發酵產生大量的複雜的呈香物質,這與西方蒸餾酒採用泥煤和桶陳的外部工藝增添的風味原理截然不同。
正因為這一特質,白酒的風味到底如何便成為釀酒大師的唯一參考標準。所以,華夏白酒在於呈香,而不在於陳放。陳放只是將其香氣沉澱、融合、揮發,但不產生增香效果。
陳放的時間有大有小,比如醬香型的基酒陳放時間大約是五年,濃香型的基酒大概只有兩三年,最頂級的品味也不會超過五年陳放。太久了,一些可變因素不是人所控制得了的。而且,當純度到一定程度後,便十分穩定了。時間再久依然是那樣。白白浪費時間根本沒必要。所以,那些大吹所謂的十年,十五年,三十年陳釀簡直是胡扯。
唯一可以改變白酒風味的方式是勾兌。這也是白酒工藝最重要的環節,也是最後環節。將不同年份不同發酵層的基酒,相互勾兌,取長補短,相互融合,便能出現一種獨一無二的品質酒。一個好的酒廠一定有頂級的勾兌師,否則,沒有這畫龍點睛之筆,這個酒廠出來的酒便沒有靈魂。
勾兌工藝不但可以影響風味,還能起到降低度數的作用。白酒的主流度數一般在五十度左右,但在最開始則是六十度到七十度。降低度數不是往基酒裡直接加水。那樣的話會造成有機物析出沉澱。
劉病已還記得上班後的第一個中秋節前,他花了大價錢從商超買來的白酒裡,竟然被領導喝出了渣滓一樣的沉澱物。守著他的面,領導將酒瓶子拿起來對著一桌子人晃了晃,那漂浮的沉澱物,被眾人叫做人參湯後,才被放下撂在一旁。至今想起來,劉病已的耳後根還在發燙。
都說好酒就是糧食酒,孬酒是工業勾兌酒。其實這是一個誤區。所有的白酒都是糧食酒,即便是食用酒精也是糧食發酵出來的,只是用的液態工藝。真正定義白酒工藝應該叫固態純糧發酵。
如果你喝了一瓶酒後出現了嚴重的不適,頭痛,四肢麻痺,很大可能是喝了假酒,也就是工業用酒精,或者低端的固態法白酒。在白酒的歷史裡,不能忽略“曲為酒之骨”,大麴曲藥決定了白酒的大致風格輪廓。制曲的溫度越高,釀酒用曲的量越大,所產生的白酒想起就越複雜。這就可以解釋為何降香白酒的香味很是複雜,其實就是多味混雜的重口味。
說起白酒的演化,華夏白酒基本上是以清酒、濃香、醬香這樣一直走來。看看現世的清酒就知道了。大多是白米酒,黃米酒,還有燒酒。
除了一些歷史演變外,劉病已將白酒製作需要注意的統統告訴了羅百義。羅百義自然很是勇敢地擔當起了勾兌師。自家冷庫里正好
有數月前釀造的高度酒,用泥土封了罈子口,正好可以從來窖藏。
之所以把釀酒作坊放在鳳下村,是因為羅百義看中了那座山有一個深不可測的天然溶洞,有泉水還從溶洞裡流出來。這樣的地方正好適合窖藏制曲。
對於這些細節,劉病已並不在乎。有這樣給自己勤勉賣力的人,自己偷著樂還是。前生勞心勞力地給老闆打工,從來就是對他一副只強壓任務給旁人,自己卻逍遙的狀態恨之入骨。到現在才明白,做一個管理者就要有管理者的樣子,選好人才,給他們安排好適合他們的崗位,剩下的便是逍遙了。你一個管理者如果累得跟狗似的,那樣的團隊註定是失敗的,也不會有什麼前途。
自己當好自己這個管理者的身份就行了,何必管那些細枝末節,就如同前生裡倒閉的那家公司,老闆恨不得三百六十五天沒有休息日,尤其憎恨法定節假日,連購買一張紙都要親自稽核簽字,最後把自己的公司累垮累趴下。公司這棵大樹還沒倒下,眾員工如獼猴一般四散開來。
集體出走,開辦公司,或是去別的公司高就。高壓和謹慎一頓,結果成了旁人公司的免費培訓基地。自己混了個負債累累,鋃鐺入獄。
劉病已此刻深有體會,最高深的管理法則,便是甩手掌櫃。
若不甩手,手下人會整日無所事事,覺得自己很沒有價值。
一個成功的管理者,重壓的環境好聽點兒叫做培養人才,說孬了叫為他們自己的成長著想。為了這個分派任務,還愁地掉了好幾根頭髮。
好高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