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炒麵里加入白水,和以油脂食鹽煮成麵湯的特色小吃。關中油茶由西周時的“酏食”演變發展而成,是關中各地油茶的總稱,包括了長安城的壺壺油茶、疙瘩油茶,三原縣的薄脆油茶,故道縣也就是後世寶雞市的杏仁油茶。

麵食上,最負盛名的便是臊子面。

這種風味小吃,品種多達數十種,其中以岐山臊子面享譽最盛。這種臊子面面條細長,厚薄均勻,臊子鮮香,麵湯油光紅潤。長安臊子面北郊地域臊子湯不勾芡,本地臊子面一般採用大鍋下面,麵粉和麵中加入鹼面,以保證湯不混,面不濃。

此外,還有biangbiang面、鏡糕、黃桂柿子餅、黃桂稠酒、蕎麵餄餎、葫蘆頭等。

劉病已問詢一遍,唯獨少了羊肉泡饃和肉夾饃。

誰說中華大地沒有快餐行業?西方的漢堡包恐怕是剽竊了咱們的肉夾饃這樣的快餐,咱們還沒跟他們要專利費呢,結果就被他們的漢堡包給俘虜了。

說起肉夾饃,劉病已嘴裡直流口水。煮的鬆軟的肉絲兒,配上清香鮮脆的青椒,被面饃兒夾住,張開大口狠狠地咬一口。那肉兒和青椒的香氣糅合起來,伴隨著嘎吱嘎吱的咀嚼聲,胃裡早已舒暢地快要敲鼓了。

但輪起流口水的頻次來說,還是羊肉泡饃最為強盛,一度成為陝西名食的總代表。只是因為製作繁瑣,才將這名聲暫時讓給了製作便捷的肉夾饃,風靡全國,尤其以學校門口為勝。

作為西北美饌的羊肉泡饃,是將羊肉、蔥末、粉絲、糖蒜等剁碎了攪拌在一起,古稱“羊羹“,它烹製精細,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豐富,香氣四溢,誘人食慾,食後回味無窮。喝一碗這樣的美食,暖胃耐飢,素為各族人民喜愛,外賓來陝也爭先品嚐,以飽口福。

想到這裡,劉病已便打算在長安也開一家餐飲店了,將肉夾饃、羊肉泡饃,甚至還有夫妻肺片、煎餅製作出來。

說到煎餅,劉病已一直耿耿於懷的是至今沒有發現玉米的痕跡,花生也沒找到。爆炒花生米的香味快要被遺忘了。

幸好還有爆炒蠶豆可以代替。

看著那些在坊市穿梭的大食人,劉病已忽然有了一個妙計,何不讓他們來實現國際貿易,弄來自己需要的東西呢。

書畫坊的店主提到了大食等外國人。劉病已讀到了他們對造紙術和印刷術的迫切需求。

劉病已暗自思忖,何不靠著這點商業絕密跟這些外國人做些交易呢?

玉米要有,花生要有,土豆也要有,就連黃瓜、瓜子、番茄也都要。

內耗無非就是將國人手頭上的資金週轉到自己手上,與貨幣增長無多少貢獻,不若搞一下國際貿易,透過剪刀差賺一下國外的錢財。

他曾經在評書劇場說過《波斯尋寶》的橋段,那個處處倒黴的倒黴鬼竟然靠著互通有無的國際貿易賺得一大筆啟動資金。雖然眾人聽得甚是稀罕,但在這樣固守本土的思維下,誰能有這國際貿易的勇氣呢?

他們想不到世界到底有多大,國際貿易又該做些什麼。

但他卻知道,因為他胸中有一個詳細無比的世界地圖,知道哪裡盛產什麼,短缺什麼。

劉病已就能根據這些有的放矢,坐收漁利。

這想法的關鍵在於尋找一個能夠為自己所用的國外運輸隊。

這個隊伍看來只有這些穿梭在大漢的異族人了。

劉病已望著這些黑面板的人發笑。一旁的程謙和唐壯壯等卻不寒而慄。

狗三兒低聲跟身後的隨從說到:“師父一笑,準沒好事兒,不知道誰又要倒黴了。”

著筆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