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破裴氏而伐裴柏!(第1/2頁)
章節報錯
裴該嘲笑裴碩是“背晉之徒”,裴碩不禁怒道:“我在胡營,實為劉粲所挾,從未受其名爵,則汝既為晉之執政,又兵進河東,於此事豈能不知啊?焉能憑空汙人清白?!”
裴該一邊抄起塊麻布來擦腳,一邊反問道:“汝固為劉粲所挾,但若不入胡營,劉粲又何以挾汝啊?河東諸多大族,怎麼只有汝與薛濤二人,陷身於胡呢?”
——關於薛濤、裴碩如何為劉粲所挾持之事,薛寧於來途中自然早有詳細稟報。
裴碩聞言,多少有些氣沮,不禁苦笑道:“老夫也知一入胡營,汙穢難洗……曩昔乃薛濤先被執,作書來邀老夫,且劉粲方陳大軍於河上,為全一族性命,無奈而往,遂為拘留……然而夷、齊雖曾入周,後終不食周粟,豈能目二賢為商之叛逆呢?”
裴該心說我最討厭有人拿伯夷、叔齊那倆呆子說事兒啦,當即哂笑道:“原來夷、齊入周之時,周武便已然起兵伐殷了麼?此論倒是發古史之未見。且汝實為神仙之體,不食胡粟,而竟能苟活至今,也屬奇談了。”
不等裴碩再開口,他便將雙眉一軒,質問道:“既雲不背晉,何以知我在長安,而不遣人來相約,收復故土啊?!”
裴碩反詰道:“也不見汝遣人來聞喜……”
裴該道:“聞喜深陷胡手,使命難通,然薛氏曾與我約,則裴與薛既為姻親,汝與薛濤又相熟,難道不會假其手而報信於我麼?!”
——裴家為什麼不肯跟裴該聯絡,薛濤在最初的溝通書信中,就已經表述得很清楚了——當然啦,他多多少少為裴碩解釋和粉飾了幾句。
裴碩答道:“文約,卿亦知我暫掌族內事,一族數千戶、上萬人,性命皆操我手,唯恐若有異動,為胡寇偵知,將使家門罹難、裴柏為伐。我亦不得已,只能每日於內室默禱,社稷可復,裴氏可興……”
裴該冷笑道:“這不過是首鼠兩端,庸人之所為。鄉間野老,如此見識還則罷了,汝亦曾仕晉為兩千石,不知忠誠於國,但謀私家之安,獨不知國家、國家,國在家先,若國不存,覆巢之下,私家亦難保全之理麼?!”
裴碩辯駁道:“若無裴氏,安得有卿今日?!”
裴該怒斥一聲:“我自苦縣寧平城屍山中爬出,及被拘羯營之時,不知裴氏與我何干?!”
其實他心裡說,老頭兒說得也有道理,倘若我不是裴氏子弟,沒有一個百年家族作為靠山,估計當日就被石勒給砍了,其後被縛馬廄,也不會有姑母裴氏來救我……即便逃歸建康,估計也只能在城外結廬而居,連烏衣巷的門兒都摸不著,遑論結識王導乃至祖逖……
好在估計這老頭兒對我往日的經歷,不可能知道得那麼清楚。
他卻不知,裴碩聽聞此言,心中卻是另外一種想法——原來如此,文約因為家族所累,導致跟隨東海王出屯於項,幾乎死在寧平城中,由此而遷怒於家族……所以他今天才把對整個家族的怨氣,全都發洩在我頭上了吧。
老頭兒被裴該懟了幾句,本來最初的氣就已經消得差不多了,語氣也逐漸地放軟,對裴該的稱呼,從“汝”變成了“卿”,由此而更進一步,改為尊稱。他苦口婆心地教育裴該說:“大司馬當知,千家萬戶,乃成其國,故亦有‘家國’之稱,其實無分高下。往事已矣,則大司馬欲固根基,豈可自外於裴氏啊?唯裴氏茁壯,更及其姻親薛氏、王氏等,才能善保大司馬,使成偉業,功名不墮啊。”
裴該搖頭道:“我若不提兵北伐,繼而挺進河東,則裴氏是否繁盛,於我何損何益啊?倘若家族真能為我之助力,汝又因何禁諸人不得與我相通?”
裴碩不禁嘆了口氣,說:“我固知罪不可逭,然罪不在背晉,在不急助大司馬。我亦知大司馬幼從君先公於洛陽,與族人本便疏遠,乃望以我之死,可消大司馬的積怨吧。”說著話,把脖子一梗,腰一塌,朝著附近一根立柱便即直撞過去。
裴該正在穿襪子,根本來不及阻攔,而且押裴碩進來的軍兵也已經暫退出去了……好在裴熊還在,一邁步就是丈多遠,隨即一伸手,就把裴碩跟只小雞崽兒似的給提了回來。
裴該心說這老頭兒雖然可惡,終究並沒有明確的罪名,倘若被他跟我面前自殺,倒彷彿我以小輩逼死長輩一般,說不定會在世家中掀起什麼波瀾來。從前他確實深恨裴碩,還琢磨著要兵入聞喜後,把這老頭兒捉來,在族人面前斬殺,以祭裴柏,以誡天下首鼠之輩,但真當對面之後,卻又猶豫著不知道該拿對方怎麼辦才好。
終究是一白髮蒼蒼的老朽,殺之恐汙我刀,也沒什麼太大意義……
當下一擺手,說:“罷了,罷了。我釋汝歸家,汝可命族中供輸糧秣到臨汾去,倘能資供軍需,使王師勝績,或者可贖前愆——休要求死,汝若自裁,我便破裴氏而伐裴柏!”
裴碩聞言,不禁怒道:“汝是裴家人,豈可如胡寇一般,口出破族伐柏之語啊?大是不孝!”
裴該冷笑道:“忠臣難為孝子。且天下裴姓正多,豈獨缺聞喜一支?如今洛陽有裴、長安有裴,可以自立家門。至於裴柏,我曾與劉粲有言:‘但我在處,即為裴柏!’”便命裴熊,把老頭兒給我搡出去啵。
——————————
裴該尚未離開聞喜,便有軍兵來報,說洛陽方面遣郭誦將兵來合。
郭誦原本奉河內太守李矩之命,率軍西出,攻取了河東郡最東面的東垣縣,便即駐軍於彼處。其實甄隨北進之初,就已經行文東垣,去請郭誦發兵相助啦——因為他也覺得光自己手裡這五六千人,實在太不夠用。然而在沒有野王或者洛陽的命令下達之前,郭聲節又豈敢應命出師呢?
郭誦乃遣快馬,將訊息分別通報野王的李世回和洛陽朝廷。司馬鄴聽聞胡中大亂,便命群臣商議,是否可以趁機進兵,直下平陽。祖逖一力主戰,但卻被梁芬、荀崧等人給攔住了,說如今都中糧秣空虛,士卒才經大戰,尚且疲憊,豈有餘力北進哪?
而且你還得防著河北的石勒呢,就不可能把守護都城的兵馬,撒出去那麼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