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國本屬廣平郡,但卻非郡治,而只是最北部的一座普通縣城罷了,故此城池卑小,戶口不繁。

廣平郡在漢時為趙國和鉅鹿的一部分,魏時始置,但一直從屬於冀州。到了西晉,才將廣平和南方的魏郡、東面的陽平郡,以及從陽平析分出來的頓丘郡從冀州割裂出去,改屬司州——因為這片地區,乃是故冀州最為膏腴之地。

原本河北地區的中心城市,在魏郡郡治鄴縣,袁紹、曹操先後立之為都,魏朝更以之為陪都,數代經營,極為繁盛。然而“八王之亂”時,各方勢力多次圍繞鄴城來回廝殺,導致城池殘破,戶口十不存一,乃至於劉演雖一度據鄴,卻只能屯兵於城北、曹操故離宮所在地三臺。

而且鄴縣終究距離河南地區太近了一些,是以當日張賓才會勸說石勒殺歸河北後,在鄴城北面的邯鄲、襄國之間建立根據地——石勒最終挑選了襄國,為其便於輻射整個冀州也。只是建基匆匆、稱王稱帝亦匆匆,戰事無日止歇,物資並不充裕,乃不敢大肆擴建襄國城,或在附近營建新都,一切都只能暫且湊合,就此導致了城池也小,宮室及朝廷官署更為逼仄的現狀。

——在原本歷史上,石虎篡位後,即於鄴城營建新都,而把建基之處襄國降格為陪都。

所以尚書省和宮城距離很近,程遐一得傳喚即至,其間石勒和張賓都沒能說上太多的話。然而即便如此,張賓亦勸諫石勒道:“老臣雖疑是程子遠妄行不法,然無證據。且程子遠為皇后之兄、太子之舅,若驟處刑責,恐傷東宮之心,且累及陛下。尤其軍方喪敗,此際不宜罷謫甚至斬殺重臣,以免朝局動盪……”

張賓是很想要趁機弄死這個老對手的,但他終究不是程遐那般沒有大局觀,只懷私意之輩。要知道程遐乃朝廷重臣,內外黨羽眾多,若在太平時節,哪怕逮著他小一點兒的過錯,張賓都可以趁機勸石勒興起大獄,不但要把程遐往死裡整,還須徹底剷除其黨羽,以正朝綱。問題在這個節骨眼兒上,羯趙政權可實在經不起太劇烈的動盪啦。

所以張賓奉勸石勒,對程遐網開一面——但是堅決不能再讓他立朝了!

張賓此番對付程遐,就跟程遐當初對付他一樣,第一步先將對方逐出都外,然後才好徐徐削其黨羽。而且在張孟孫想來,凡依附程遐者,多是因勢所迫,而只要程遐失寵,分分鐘轉投陣營——是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也。等到局面稍微穩定一些了,那時候想摘程遐的首級,還不是易如反掌嗎?

石勒雖然暴怒,倒還並沒有喪失理智——這要是程遐真把張賓給弄死了,復陰謀敗露,石勒非一刀將那奸賊劈為兩段不可;但如今張賓逃過一劫,於程遐的陰謀又查無實據,若是驟然翦除之,他也覺得跟老婆、兒子不好交代。

由此強按怒火,冷冷地說道:“太傅幾乎不能生還見朕,為河北盜賊孳生之故也。汝掌尚書省,卻不能鎮定地方,可知罪麼?”

程遐連連磕頭:“臣有罪,請陛下責罰。”

“既如此,命汝出鎮冀州,以平囂亂——汝可肯麼?”

程子遠不敢不應。固然他知道自己於此事上,手腳做得應該還算乾淨,即便石勒遣人調查——哪怕就派張賓去——也未必能夠得著什麼實據,可以定自己的罪。問題是君要臣死,還管這臣有沒有犯罪嗎?天子本來就是凌駕於律法之上的存在,況且又是馬上天子,石勒若真起了殺心,光舉起法律條文當盾牌,管蛋用啊?

此刻倘若不從石勒之意,甚至於還敢出言狡辯,石勒一怒起來,真可能直接就拔刀子,自己連跑妹子裙下求庇護都來不及……那還不如暫退一步,先出京去避避風頭為好……

石勒當即一拂衣袖:“汝自歸尚書擬製去。”趕緊滾吧,別讓我再見著你!

程遐狼狽而出。石勒這才拍案怒罵道:“以為這小人尚有些才幹,雖知懷有私意,朕方用人之際,不忍黜退,不想竟如此膽大妄為……竟敢圖謀太傅!”隨即對張賓承諾:“且待時局安穩了,必取此賊首級,向太傅謝罪。”

其實這也是說說罷了,他真光火的時候,確有殺程遐之意,但等這事兒徹底平息下去,終究是皇后的兄長、太子的舅父,頂多罷官,還怎麼肯下殺手哪?別的不說,倘若兒子因此而怨懟乃父,又怎麼好?

張賓及時扯開話題,說:“臣方自幽州歸來,不知前線戰事如何啊?前聞晉人迫近朝歌,不知如今朝歌如何了?”

石勒長嘆一聲道:“石虎為朕斷後,護守朝歌,可惜未及一月,即中計而亡……”

張賓心說這石虎又是從哪兒冒出來的?暫不便細詢其事,就問:“則晉人既下朝歌,可曾深入魏郡否?”

石勒略略停頓了一下,突然間朝前略一俯身,湊近張賓,說:“太傅,國家之大敵,再不是晉人了。”

張賓聞言,不禁愕然:“陛下此言,臣莫明所以。”

石勒忍不住竟然笑起來了:“不出太傅所料,裴文約趁祖士稚與朕激戰之際,率軍歸洛,已逼迫晉主下詔禪讓矣。不在去歲歲末,便在今歲元旦,當已登基,唯尚不知其國號為何……”

張賓聞言,不禁驚駭,復覺嗒然若失。

裴該在羯營時,張賓與之多次懇談,不覺得那小傢伙純在演戲,則其於司馬氏之厭惡,多半是真情實感。再加上張孟孫本人也是想輔佐明主,在亂世中建功立業的,故此早就猜到了裴該不可能長久附晉,一旦兵雄勢壯,必謀篡僭。只是裴該這就逼迫晉主禪位了,就時機而言,確實過早了一些啊。

在張賓原本的料想中,裴該篡僭的最合適時機,應該在兩到三年以後。無論到時候晉人已大敗羯趙,長驅直入襄國,還是雙方長期對峙,不分勝負,裴該都不能夠再等下去了。除非形勢徹底扭轉,羯趙獲勝,進逼洛陽,否則這一歷史趨勢是根本扭轉不了的。